立冬之后,早晨的寒冷空气变得更加明显。中医讲究冬季应早睡晚起,这是顺应自然阴阳变化的表现。晚上早些入睡,让身体得到更好的休息,确保阳气能在体内存留;早晨尽量等太阳升起后再起床,特别是老人和体质虚弱者应避免过早外出,以防寒冷空气侵袭身体。
立冬时节需格外注意保暖。头部、颈部和脚部这些容易受寒的部位必须特别照顾好,尤其脚部的保暖对于全身的血液循环和健康尤为重要。俗语说“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多搓脚、常按揉,是自古的养生良方,孙思邈就建议“足宜常按”。此外,应尽量减少早晚出门的机会,避免寒气直接侵入体内。
在饮食方面,立冬时节要注重“温补”,尤其要多吃些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红枣等,这些食物有助于提高身体的耐寒能力,增强免疫力。尤其羊肉,属温性,善补虚,《本草纲目》把羊肉与人参并列而称,但应避免过度进补,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尽管冬季寒冷,但适度的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保持活力。中医认为,动则生阳,身体达到一定强度的时候,身体出汗,阳气旺盛,此为《黄帝内经》所说:“动作以避寒”。群众可以选择一些温和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这些运动不仅有助于增强体质,还能避免过度剧烈运动带来受寒的风险。(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