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评论员 张百强
火锅店中设有KTV,超市里吃“食堂”,快餐店内供茶咖,吃着火锅看电影……如今,业态“混搭风”已经刮入餐饮界。
餐饮与多业态融合,不仅是消费场景的创新,更是经营模式的创新。如今,这股“混搭风”越刮越大,媒体报道显示,国内不少大型商超已设置就餐区,使原本只是作为辅助模块的餐饮业,逐渐成为商超获客吸金的有力武器。除了“超市+食堂”外,“餐馆+鲜花”“咖啡+服饰”“电影+火锅”等“餐饮+”相关业态的混搭组合,业已呈现百花齐放态势。
笔者看来,餐饮业态混搭,让吃喝与玩乐购贴得更近,使人们在新的消费场景中尽享更加美好的消费体验,从而进一步激发消费新活力。
对于商家来说,餐饮与其他业态混搭,是其实现异军突起的大胆尝试。各业态借助自身的优势,满足不同的目标人群的需求,凭借商品销售模式创新与服务模式创新,吸引源源不断的消费者前来“打卡”。
对于消费者来说,进一家店便能享受多样化的服务,不仅新鲜、新颖,还能省时、省力,有如此个性化、品质化的消费场景,又何愁逛街“苦”呢?
作为创新型的消费场景,“混搭风”为餐饮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股风不能刮歪了。
首先,餐饮业态混搭决不能乱搭,经营模式的创新要符合消费习惯,因此,各业态之间要有“默契度”才能进行融合,而不能为了创新而强行“拉郎配”。诸如,吃着火锅唱着歌、玩着剧本杀享受美食,这样的融合是有效的集成,能够达到“1+1>2”的效果,但若在服装店中卖炒菜,那展示的新衣服岂不都有一股油烟味儿?
其次,餐饮业态混搭要坚守食品安全底线。“餐饮+”的经营模式,让消费者耳目一新,也给经营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但食品安全关乎民生,决不能因小利而失大义,为牟利而损害消费者的健康。守护食品安全,需多方发力。市场监管部门要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加大惩治力度,扩大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范围,以“组合拳”守护食品安全底线;商家要发挥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作用,建立并落实食品安全管理机制,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等模式,不仅要把好食品安全关,更要将后厨操作置于“阳光”之下,接受监管部门与消费者的监督,守护好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让人们吃着放心、吃得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