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评论员 靳李君
因为可以“随便进”,安徽六安市舒城县政府大院近日火了。据媒体走访发现,不管是大院的工作人员还是周围的居民,对于“随便进”早已习以为常。县政府大院不仅可以随便进,大院内的机关食堂居民也可以进去就餐。到食堂吃饭的不仅有大院里的居民,周边居民以及快递小哥都是食堂的常客。
政府大院让群众自由进出,不仅体现了当地政府部门开放包容的心态,也体现出政府对自身治理能力的高度自信。人民政府为人民,政府机关本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地方,群众有所需,政府有所应;政府敞开办公,群众实施监督,这既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应有之义,也是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态。
而人们之所以对舒城县政府大院感到如此新鲜、如此亲切,还是因为像这样与民方便的开放型政府大院太少,很多政府机关依然高墙环堵、戒卫森严,给人以威赫凛然不可亲近之感,无形中隔断了群众的热望之眼,也拉远了干部与群众的心理距离。
政府大院对外开放,本身就是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种表达。打破高墙壁垒,人心才能走得更近。
人心走得近,体现在政府包容民众、民众尊重政府的工作上。敞开大门让老百姓自由进出,并没有出现工作人员正常工作被干扰、老百姓会上门闹事的现象。正如当地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所说:“由于几十年来大院一直对外开放,在当地群众心中也并没有神秘感和新鲜感,所以进来看稀奇的人不多,来这里的大都是来办事的,不会影响政府工作。”这不正是政府与群众良性互动的最好体现吗?
当然,“随便进”意味着政府工作人员工作压力更大、服务群众要求更高,考验着广大党员干部干事服务综合能力与水平。
我们也希望更多政府部门从“随便进”做起,热情接待群众、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事当自己事,多些以心换心、换位思考,融入到群众急难愁盼与关键小事的情境中去谋划、去思考、去落实,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画上一个完美的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