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依法规制恶意索赔 为职业打假人戴上“紧箍咒”

2024-11-26 15:35:02   来源:河南经济报

  近年来,一些职业索赔人借助投诉平台、来电来访等方式恶意举报,使企业苦不堪言、监管部门疲于应对,既损害了企业权益,挤占了维权渠道,又占用了社会资源,扰乱了市场秩序。

  近日,濮阳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信访局、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等7部门出台《关于依法规范投诉举报处置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将依法规制职业索赔行为作为重要内容。

  《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依法规制职业索赔行为,对利用投诉举报牟取不正当利益、侵害经营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要从严审查,准确把握投诉受理范围、举报立案条件等。要结合违法行为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综合考虑影响法律实施效果的因素,科学确定处罚种类和幅度,坚持过罚相当原则和比例原则。

  以打假为名、行牟利之实的职业打假人,会对营商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其危害不可小觑。针对牟利型职业打假团伙化、专业化、规模化的趋势,《指导意见》强调要“依法规制职业索赔行为”,将职业索赔与正常消费进行区分。建立本地区投诉举报异常名录,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抄送各有关部门。

  《指导意见》规定,要依法发挥惩罚性赔偿对严重违法行为的社会监督作用。通过夹带、调包、造假、篡改商品生产日期、捏造事实等方式骗取经营者赔偿或者敲诈勒索的,不适用惩罚性赔偿,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移送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利用投诉举报牟取不正当利益、侵害经营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要从严审查,准确把握投诉受理范围、举报立案条件等。强化投诉举报大数据汇总分析,探索跨地域、跨领域通报协作、并案处理、并案告知等。

  严格落实标签标识、说明书、宣传材料等瑕疵不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规定,完善具体制度措施,细化列明不影响商品服务质量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范围。

  对于经营主体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恶意索赔、职业索赔采取《指导意见》的上述举措,有利于提升执法的质效,稳定经营主体预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何良 刘新霞)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