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人在司法实践中有一般保证、连带保证两种方式,当事人仅在担保人处签字,对担保方式未明确约定的情况下,担保人属于哪种方式的担保?担保期间应如何计算?
被告姜某某曾在原告李某处订购门窗,李某提供货物及相应服务后,被告姜某某未向原告支付货款,2022年9月17日,向原告李某出具了一份《还款计划》,载明:“我叫姜某某,欠李某工程款44300元,经协商作出以下还款计划:2022年10月1日前还10000元,2023年1月22日前还款10000元,余款24300元在2023年5月10日结清”,被告张某某、李某某在担保人处签字并按手印。《还款计划》出具后,被告李某某分两次向原告李某支付了20000元,剩余24300元未付。
另查明,2022年10月12日,原告李某向新乡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姜某某、李某某支付货款及利息,后原告于2022年10月27日撤诉。
本案中,被告姜某某作为买受人应当按还款计划约定时间向原告支付剩余货款24300元,逾期未付的,应当承担逾期付款利息。
本案争议焦点为,张某某、李某某是否应当承担保证责任?
关于被告张某某、李某某是否应当承担担保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本案中,还款计划上张某某、李某某在担保人处签字,并未约定保证方式,因此根据规定应当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关于保证期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同时保证期间是法定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三条第一款规定:“一般保证的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综合本案情况,新乡县人民法院判决:限姜某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李某支付款项24300元及逾期付款利息。
本案虽系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但是本案主要争议问题系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方式,保证人是否需要承担保证责任。
一、一般保证的认定
当事人仅在担保人处签字,未明确约定保证方式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此种情况下为一般保证,一般保证本质上是补充责任。
二、债权人撤诉的风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第三十一条规定:“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内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后,又撤回起诉或者仲裁申请,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未再行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保证人主张不再承担保证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李婉茹 李企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