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肺部感染疾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尤为高发,但成人也可能患病。了解其相关知识,有助于更好地预防与应对。
支原体肺炎的致病源是肺炎支原体,这是一种比细菌小、比病毒大的微生物。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学校、游乐园等人员密集场所容易引发聚集性感染。发病时,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发热可持续2~3周,体温在38℃左右,伴有畏寒。咳嗽较为剧烈,多为刺激性干咳,夜间加重。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
若怀疑支原体肺炎,需及时就医检查。一般通过血常规、冷凝集试验、支原体IgM抗体检测及胸部X线或CT等检查来确诊。血常规可能显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高,淋巴细胞比例略增高;胸部影像学检查常表现为肺部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呈节段性分布。
因为目前尚无特异性疫苗预防支原体肺炎,所以在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到人口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清洁洗手,必要时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或湿巾擦拭双手。
治疗上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对于难治性病例,可能需要使用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或喹诺酮类药物,但这些药物的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在感染期间应充分休息,增加水分摄入,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如果出现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持续高烧等,应及时就医。(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