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马连华 实习生 吴白琰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接着“朝阳”,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12月13日,河南省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完善“一老一小”服务新闻发布会召开,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25年,河南省将继续高质量推动“一老一小”的一系列保障工作,将“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理念贯穿到卫生健康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让“小家”安、“大家”稳。
从源头筑牢健康根基
为守护“一小”,我省进一步提升全链条出生缺陷防治能力。一级预防在婚前,连续13年实施免费婚前保健,免费婚检率保持在77%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二级预防在产前,连续8年将“预防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列为省重点民生实事,产前血清学筛查由2016年的22.79%上升至2023年的72.32%;三级预防在产后,新生儿“两病”、听力筛查率分别由2016年的88%、77%上升至2023年的98.44%、98.18%。
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周勇介绍:“这三级防治体系均实行免费服务,显著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
同时,我省以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为抓手,全力提升儿童危急重症救治能力。目前建成省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3家、市级区域母婴安全保障管理中心5个、县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163家。针对新生儿窒息等儿科常见危重症,市、县两级危重救治中心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专项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基层危急重症医疗救治能力。
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近年来,我省统筹育幼资源,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增加投入,持续扩大托位供给。2023年的千人托位数为3.03,超额完成国家目标。我省现有托位数约36.7万个,预计可以完成全年3.8的千人托位数目标。三级托育服务中心体系初步形成,目前挂牌成立省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1个、市级18个、县级26个。强化培训,积极提升服务能力。全省各级举办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技能师资培训班,围绕托育相关政策、家庭养育支持等五大领域展开培训。加强治理,坚决守牢安全底线。下发《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开展托育机构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做好夏季托育服务机构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的通知》,督促托育机构落实安全主体责任,要求各地落实行业消防安全管理责任,抓好消防安全设施维护、用火用电管理等,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防范事故发生。
发展高质量医养结合体系
我省大力推进“医中办养”“养中办医”“两院一体”“医养协作”等多种形式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目前,全省医养结合机构536家,设置床位7.2万张,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合作4093对,实现了县级行政区医养结合机构全覆盖、医养签约全覆盖。加强示范引领,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能力。建立智慧化医养结合质控平台和四级质控网络,实施医养结合机构“三级五等”等级评定,2024年首批确定三级甲等、二级甲等医养结合机构20个。2023年命名全国、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和示范机构各15个。自2023年起,五年时间打造医养结合、安宁疗护等基层实践样板各100个。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不断优化服务供给、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政策支持,更好地满足群众对‘一老一小’健康服务需求,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晚年、每一位孩子都能茁壮成长,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周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