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评论员 温献伟
无需密码误触下单,意外开通难以关闭,资金危机信用受损……近年来,各大网上购物平台纷纷推出“先用后付”支付方式,“0元支付”的噱头吸引消费者目光的同时,也引发了广泛质疑。
“先用后付”支付方式,不仅提升了交易的灵活性、购物的便利性,也为消费者提供了美好的消费体验。按理说,这是平台、商家、消费者三方共赢的一件好事,然而,为了固化目标人群、快速牟取暴利,某些平台和商家硬生生将这个“好经”念歪——莫名开通、被自动勾选、开通易关闭难……一个个套路和陷阱,将消费者牢牢“捆绑”,让人心生厌恶,苦不堪言。
“先用后付”这种模式,不仅是一种商业营销策略,更是商业信誉的体现。某些平台和商家的无良之举,决不可等闲视之。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各种套路和陷阱在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在严重损害制度模式的本义以及行业整体形象,任其蔓延,或将引发塌方式的连锁反应。
一项惠民便民的好制度、好模式,不能仅仅“看上去很美”,还要“用上去很美”,便利贴心,不可或缺。因此,针对“先用后付”支付方式滋生的诸多乱象,监管部门需要及时介入,出拳整治,严防“几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一方面,需要压紧压实平台责任,对于存在违规违法行为的平台给予严厉处罚,形成行业警示;一方面也要出台相关细则和要求,督导商家优化制度、模式的流程和路径,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持续营造公正透明的网络消费环境,促进“先用后付”这项好举措、好模式,真正成为多方互利共赢的桥梁和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