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依河振翼 愚公精神续新章

2024-12-19 10:08:41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冯瑞苹

  12月18日,省政府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第十二场新闻发布会,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常务副市长赵山介绍济源示范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

  规划引领 筑牢发展根基

  济源秉持一盘棋思想,高标准编制市级黄河规划、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保护、水安全保障等一系列专项规划,精准定位发展方向,明确目标任务,让每一步行动都有章可循。

  在组织领导方面,济源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四大班子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济源积极践行“项目为王”理念,围绕国家、省重点支持方向,规划实施重大项目98个,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高标准的规划布局,高层次的统筹推动,高水平的项目谋划,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生态优先 绘就绿色画卷

  济源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五年绿满山川平原、十年彩染森林济源”的总体目标,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深入推进黄河湿地生态恢复,一幅矿山见绿、水中见鱼、林中见果的美丽画卷,正在黄河北岸徐徐展开。截至目前,累计完成营造林26万亩,建成国家级森林乡村5个、全国生态文化村3个,全域森林覆盖率达45.58%,探索推广的“鱼鳞坑”造林模式,开创了太行山造林困难地造林的典范经验,纳入《河南省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十大典型案例》;投资6.57亿元的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大会《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在水资源利用与管理上,济源认真落实“四水四定”要求,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黄河流域涉水企业分类管理,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市,获批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黑臭水体治理攻坚、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三大行动,国控、省控水质断面达标率100%,黄河主河道济源段水质常年定性评价为“优”,小浪底(济源段)、沁河(济源段)荣获省级幸福河湖称号,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

  多元发展 彰显济源特色

  济源立足产业基础较好的发展条件,确立了“工业强市、旅游富民、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路径,具有济源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子正加快形成。

  在工业领域,济源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打造8条重点产业链为抓手,做强做优有色、钢铁、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纳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抢滩布局氢能、碳捕集、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有色金属产业集群产值近2000亿元,特种钢跻身中国优特钢第一阵容,纳米新材料产业入选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在服务业方面,济源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那些年·小镇、小有洞天等精品民宿成为旅游消费的亮点。建成全省首家外向型经济一站式服务中心,构建全链条闭环式外贸服务模式,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三年突破300亿元大关。

  现代农业方面,济源聚焦“一粒种、一棵草、一只兔、一头牛、一瓶饮料”,全链条、全产业、全生态实施种业振兴、兔业振兴、奶业振兴、中草药和新饮料产业培育行动,巩固了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全国最大的洋葱杂交种子生产基地的地位。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场意义深远的‘长跑’。我们将继续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自觉扛起使命职责,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合力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赵山在发布会上表示。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