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评论员 温献伟
据媒体报道,眼下,共享充电宝行业可谓乱象丛生——充电速度慢、价格上涨、归还后仍计费、归还网点少、机柜无空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成为广大用户吐槽和投诉的重点。
共享充电宝行业的种种乱象,消费者诟病久矣,要求相关部门给予行业规范和治理的呼声也持续存在。然而,乱象却犹如一块块顽癣,始终难以根除。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加剧着行业之间的无序竞争,破坏着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造成共享充电宝行业乱象滋生的深层原因,归根结底在于企业的急功近利,导致行业野蛮生长,引发恶性竞争。试想,在急于从市场切走一块蛋糕的心理驱使之下,重短期利益而轻用户体验,自然成为不少企业急急入场的无意识行为准则。这种心照不宣、饮鸩止渴的集体式作为,促使行业发展跑偏,也一次次拉低着服务用户的下限,导致乱象“没有最多、只有更多。”
规范共享充电宝行业发展,彻底解决种种问题和乱象,政府部门给予治理固然必要,但关键还在于企业要摒弃利益短视,凝聚发展共识。企业应该清醒认识到:卖出产品的同时更要卖好服务。只有始终致力于做好服务用户这篇大文章,持续优化和提升用户体验,才能让消费者真正青睐产品。否则,一旦消费者用脚投票,企业和产品就注定要被市场冷落,落得个惨淡结局,甚至让整个行业进入“寒冬”。据媒体街访显示,“自带充电器或充电宝”如今已经成为不少人的出门必备。此情此状,即是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