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支部带动 走好农旅融合致富路

2025-01-11 16:12:40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曹永飞 通讯员 尚浩宇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组织振兴是保障,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才能厚植乡村振兴组织根基。近年来,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聚焦建强组织基础,以“五星”支部建设为抓手,持续建强基层组织建设、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产业振兴的发展优势。

  建强班子队伍,激发党员内生动力。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该示范区坚持把“五星”支部建设作为夯实基层党建的“一号工程”来抓,把抓组织建设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通过抓牢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基层党员三支队伍,开展实施党支部书记“一定三诺两评”工作法、后备干部提升行动,引导党支部书记解放思想、拓宽思路,以“跳出村子看村子”的视野和格局谋划村庄发展,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该示范区注重致富带头人实践锻炼,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到先进地区乡村振兴基地、先进村观摩学习,拓宽乡村振兴工作思路。稳步提高村“两委”干部报酬,把正常离任村“两委”干部纳入生活补贴范围,并在事业编、公务员招考中向表现突出的村干部倾斜,不断提振干事创业热情。

  构建“一村一品”,打出特色产业招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该示范区立足生态旅游资源和产业优势,找准产业发展路子,探索实施“党建+平台公司+乡村振兴”模式,连片打造了“鱼菜共生”、食用菌产业化等一批产业项目,着力培育、壮大一批“示范村”、村集体经济“强村”,推动城乡融合互动发展。

  把党员凝聚在产业发展链上。该示范区古城街道冯庄村“两委”干部立足土地流转优势,带领党员群众,提升赤松茸种植项目规模化、产业化种植水平,种植面积达100多亩,亩产量可达6300斤,走出了一条林下“掘金”生态富民的新路子。按照“一村一品”工作思路,培育该示范区古城街道石佛寺村“鱼菜共生”水产养殖项目,以“党支部+平台公司+农户”的合作方式,动员农户参与进来。该示范区古城街道贯子村“阳光玫瑰”葡萄、靳庄村冬凌草种植等乡村产业蓬勃发展,让群众吃上“产业饭”,实现党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

  提升组织力,构建多元善治格局。产业活了,人气聚起来,农民文化活动才能开展起来。该示范区坚持把人作为第一要素来对待,强化基层组织动员力,深入落实“组织力提升”四项重点措施。石佛寺村连续举办四届“爱心饺子宴”活动,冯庄村召开全体村民大会,以吃“大锅菜”的形式谋村子发展、话乡村振兴。2024年,该示范区古城街道高村村荣获“鹤壁市组织力提升实践奖”。同时,该示范区培育出“孝道姬庄”“红色冯庄”等一批文明示范村,趟出了一条具有示范区特色的“善治”之路。

编辑: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