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张百强
面对几千口人的诉求,在村“两委”干部只有几个人的情况下,如何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这是摆在省人大代表,鄢陵县张桥镇和寨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裴美莲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和寨村辖3个自然村,有838户3936人,是张桥镇第一人口大村。为把这个人口大村治理好、带领全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裴美莲带领村“两委”干部不断探索完善“2·15”网格化服务模式,让基层“微治理”发挥大作用。
“2·15”网格化服务模式,就是按照就近、就亲、就熟和便于服务的原则,打破原村民小组传统管理模式,将全村838户群众划分为46个小网格,每个小网格内居住群众15户,分别明确1名党员和1名村民代表负责分包联系,实现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每个网格内都详细记录了群众家庭成员、收入来源、困难诉求等信息,在解决群众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开展为民服务等工作方面起到了极大作用,有效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如今,‘2·15’网格化服务工作法已经成为和寨村的‘治村法宝’。”裴美莲说,“近年来,村里通过运用‘2·15’网格化服务模式,先后化解村组内小矛盾300余件,为群众办实事2000多件。
邻里间的矛盾少了,裴美莲便把目光转移到了和寨村的环境整治上。她积极争取资金,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造了“果树进村”示范片20余亩。利用村内7处闲置宅院、荒片打造出总面积1000余平方米的“五平芳”菜园。“这一模式既解决了村内卫生死角问题,也为村内群众带来了方便和实惠,实现了小菜园发挥大作用的目的。”裴美莲说。
一件件实事办好了,和寨村的变化显而易见。2023年,和寨村被中宣部、司法部、农业农村部三部委授予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即将召开,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代表,裴美莲准备把和寨村在乡村治理方面的探索经验带到会上。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她围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准备了相关建议,建议强化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在指导推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工作中的职责定位,推动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群众选我当代表,我就要当好大家的代言人,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多建言,为群众的幸福生活多出力。”裴美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