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栗凤娇
“孩子们快过来呀,发压岁钱喽!每人都有份!”正月初二,临颍县台陈镇崔庄村村民吕小花一声招呼,几名跟随大人来拜年的孩子迅速围拢过来,齐刷刷地屈膝行跪拜礼。
“谢谢妗子(舅妈),您是挣到大钱了吧!给了这么多压岁钱!”“谢谢大姨,祝您年年发大财!”……刹那间,农家小院里充满爽朗的笑声。
“我虽然没有发大财,但是心里高兴,感觉新年过得有滋有味。”吕小花说,这几年在家门口上班很舒心,觉得生活更有奔头了。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只有离开过家,才知道在家的好。说起前几年远离家乡外出谋生的日子,吕小花的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
吕小花曾经到广东、福建等地务工,不仅卖过衣裳、卖过花,还到工厂当过车间工人,甚至跑过十几年大货车,白天黑夜连轴转,吃苦受罪自不必说,单单是提心吊胆就足以让她苦不堪言。
2020年,吕小花回家过年,发现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离家不远处的荒地上盖起了厂房,心里盘算着“要是能在这里上班就好了”。令人欣慰的是,2021年,几家企业相继在这里挂牌成立,吕小花看到招工信息后立即投了简历。经过体检、面试等多个环节,她顺利成为该公司的第一批产业工人。身边的朋友看到她在家门口上班,也让她帮忙及时关注招聘信息。
回到家乡后工资缩水多吗?“工资没有缩水,回来很划算。”吕小花说。
“我以前也在外面打工,照顾不了家,现在在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家,每个月又能收入几千块钱,两全其美。最重要的是,从种植基地骑电动自行车回家只需要几分钟。”提起家门口就业,吕小花的好姐妹、台陈镇大贾村村民李玲感慨颇多,“姐妹们的年龄在40岁左右,在外面也不好找工作。没想到在家门口就业了,挺开心的!”
家门口就业,这份稳稳的幸福不仅留住了吕小花和李玲,也逐渐成为越来越多村民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