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张百强
“龙凤呈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在很多人的认知中,这些词语难以与厨师联系在一起。
但在位于长垣市食博园内的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内,技艺精湛的厨师们将其变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雕刻作品,所需材料也都是常见的南瓜、黄瓜、胡萝卜等食材,令人叹为观止。
正月初五(2月2日),从事餐饮行业的当地居民张耀奇带着孩子来到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过年就要‘吃’些好的!今天带孩子们来看看中华餐饮文化多么厚重、灿烂,了解一下长垣人有多拼。”
长垣市素有“中国厨师之乡”的美誉。“长垣厨师遍天下,刀勺声里多名家,色香味形皆入化,赢得古今中外夸。”这是对长垣烹饪文化的生动描绘。
走进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站在烹饪始祖伊尹雕像前,记者仿佛穿越回商朝初年,聆听他讲述“五味三材”与调和之道。
“中国烹饪文化源远流长。在这座博物馆里,人们不仅可以了解烹饪文化的发展历程,也能看到全国各地的美味佳肴。”讲解员郭婉甦说。
“看,这是肉丝带底、炸八块,还有红烧黄河大鲤鱼……好多美食啊!”看到展出的物品,孩子们兴奋地说。
“为了让人们吃得好、吃得饱,长垣厨师不断钻研菜品,创造了一道道豫菜精品。”张耀奇说,“而这也正是长垣厨师的信念,要让每一位食客都能尽情品味美食、品尝乐趣。”
长垣尚厨之风盛行,孕育了众多厨师。早在北宋时期,这里便形成了独特的烹饪体系,包括宫廷菜、官府菜、市肆菜、寺庵菜和民间菜,为烹饪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长垣厨师已遍布全球,烹饪业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博物馆内的一张世界地图,更是直观地呈现出长垣厨师奋斗的足迹——厨师从业者有3万多人,其中中国烹饪大师有104名,遍布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
民以食为天。长垣厨师在不断为人们端上美味佳肴的同时,也在传播着烹饪文化,打造着欣欣向荣的“炊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