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毛云生 通讯员 赵丽华
“织一条地笼1.6元到2元,俺也不用到厂里,在家有闲工夫就可以做,不耽误种地,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有时候看着电视就把网给织了。”近日,淮滨县马集镇郭集村村民王丽一边接过来600元钱,一边笑意盈盈地说,“一个月轻松挣1200元,谢谢淮滨县新艺网业有限公司提供的在家就能挣钱的门路。”
郭集村党支部书记郭新才是淮滨县新艺网业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他家有织地笼的传统。2015年6月,他投资500万元,成立了淮滨县新艺网业有限公司,很快发展为远近闻名的地笼企业。提起河南“老郭”,业内无人不知,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部分产品还销往韩国。据悉,该企业年产地笼70万条,产值达500万元。
“织地笼,只需要细网、细绳、铁丝等。其中,细网是地笼的主体材料,通常选用直径在1~2毫米之间的尼龙网。细绳用于固定地笼,铁丝用于制作地笼的骨架和支撑。”看到记者感兴趣,正在锁边的工人齐艳敏介绍道,“我们有六七个工人在厂里,一人一天差不多能拿到180元。”
“我们厂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带领不少人在家务工,有400多户,辐射周边芦集、三空桥等镇。”在清点货物的工人告诉记者,“地笼的销售旺季是春夏两季,那时基本几天一车。”
巧手编织致富网,经纬穿梭幸福长。郭集村的渔网编织不仅促进了村民的致富增收,更助力了乡村的和谐稳定。近年来,马集镇坚持农业优先发展,不断壮大特色富民产业,形成了松茸、水蛭、服饰制造的特色产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