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郭营战 文/图
“我去年投资将近30万元建了8个大棚,占地12亩,现在一天能采摘草莓300斤左右,送到洛阳水果批发市场的价格是一斤11元到12元,算下来,比出去打工稳当,还能照顾家,也算不赖。”日前,在汝州市庙下镇唐店村北侧的草莓种植大棚里,正在与村民一道采摘鲜果的9组村民淡玉川笑着说。
记者看到,沿洛界公路两侧的大片耕地里,密密麻麻的大棚整齐分布,进进出出的务工村民、车辆和花花绿绿的广告牌,都彰显着这里忙碌的草莓采摘季。
“村里的大棚每年都在增加,原先都在村子南边,草莓种植效益好而且收益稳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现在大棚几乎占据了整个村里的蔬菜预留地,一些种植大户今年开始向周边村庄发展。”唐店村党支部书记都占立介绍说。
顺着田间道路驱车往南走,每座大棚里都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隆起的地垄上,一排排草莓叶子葱绿,藤蔓上青嫩的、淡红的、鲜红的草莓,宛如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宝石垂挂在地垄的两边。
在大棚深处,用塑料布临时搭建的一处草莓包装场里,果之源家庭农场的负责人段延辉正在和务工村民忙碌着,一旁还停靠着两台轻型货车。“我这个农场有60多个大棚,占地140多亩,现在每天能摘两吨左右鲜果,每天有五六十个人在棚里采摘,工人们干一小时8块钱,四五辆送货车往洛阳、三门峡送草莓。”段延辉向记者介绍。
“在镇党委的指导下,我们以村集体企业汝州市建苹生态有限公司为依托,采用‘党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稳步推进‘唐莓人·五星工坊’建设。草莓基地现有1座1600平方米的交易市场,有旋耕机、起垄机等设备,正在筹建大型冷库和草莓展厅。目前草莓基地带动39户种植大户发展草莓种植,年产草莓鲜果328万斤,净收益突破1000万元,同时吸纳900名群众就业,村集体经济年收益20多万元,实现了产销一体的规模化经营。”都占立信心十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