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金艳 通讯员 文娇 文/图
与会人员实地观摩大蒜连作障碍治理、新型水肥一体化栽培模式。
近日,院县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大蒜春季管理科技服务行动启动会在杞县成功举行。此次活动旨在加强大蒜春季管理科技水平,深化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与杞县的合作,共同推动杞县大蒜产业高质量发展。
院县共建项目团队专家、技术咨询专家和企业代表先后参观杞县苏木乡刘黄庄村、苏木村,邢口镇梅湾村,以及五里河镇等地的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杞县)示范基地。在这些地方,大家实地观摩了大蒜连作障碍治理、新型水肥一体化栽培模式、机械化种植、标准化管理等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示范田。此外,还到河南农大大蒜科技小院和杞县大蒜交易市场进行调研。
会议期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封洪强与杞县县长黄宗刚进行了深入交流。封洪强介绍了院县共建团队在解决大蒜连作障碍、提高大蒜生产效率和标准化、延长大蒜产业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深入推进院县共建工作面临的问题。黄宗刚对院县共建工作取得的成效非常满意,对院县共建团队表示感谢,并表示要进一步提高院县共建工作的组织能力,遴选基层党组织有威信、群众对新科技接受度高的村庄开展新技术示范的整村推进;杞县将在人员、基地建设、配套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以助力大蒜产业实现全产业链的价值提升。院县共建双方一致表示,要以此次院县共建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大蒜产业健康发展。
在苏木乡刘黄庄村,大蒜连作障碍治理及新型水肥一体化栽培模式的专题负责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俊涛详细介绍了在大蒜示范种植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创新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土壤深松深翻、土壤消毒、土壤结构改良、宽窄行种植、地膜覆盖以及机械化播种等,有效解决了大蒜连作障碍和种植效率低等问题。
在邢口镇梅湾村的大蒜新品种展示基地,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唐中杰向与会人员展示了20个不同的大蒜品种,并介绍了异地引种的增产试验效果。该项目为杞县蒜农提供了优良的大蒜品种和增产增效技术指导,以期形成一套规范的大蒜种植措施。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杨丽荣在会上表示,针对大蒜土壤连作障碍治理问题,目前已在杞县开展了深翻深松、有机肥施用和微生物菌剂等技术的防控示范。这些技术措施不仅调理了土壤结构、增加了有机质,还调理了土壤微生物群落,提高了大蒜的抗病能力。针对杞县现有小户种植为主的情况,今年将扩大示范面积,采取整村推进的模式,再增加四五个示范点,以提高辐射带动效应。同时,采用水肥一体化措施,有效缓解水、肥、药施用不当的问题,满足大蒜绿色标准化种植的需求。
与会专家还评估了不同微生物制剂在促进大蒜生长及防治根部病害方面的效果。根据大蒜苗情调查结果显示,施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微生物制剂后,大蒜幼苗的生长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叶片总数、鲜重及须根数均有所增加,同时根腐病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
尽管目前正处于大蒜交易的淡季,但是杞县大蒜交易市场依然人声鼎沸。分拣工人正在专注地挑选、打包大蒜,而装车工人则忙碌地将一袋袋大蒜搬上货车准备发货。市场有关负责人向前来调研的专家介绍,采用绿色标准化技术种植的大蒜不仅产量高、品质优,而且外形齐整、色泽光亮,因此十分抢手。
在随后召开的院县共建项目座谈会上,杞县副县长崔敏详细介绍了院县共建工作的成效和典型做法。新一轮院县共建实施两年多来,杞县大蒜、花生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示范县牵头单位负责同志、相关专家、示范区农民代表、示范基地(点)负责人和其他新型经营主体代表也分别进行了发言,就目前存在的困难、如何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建设进行了深入交流,并研讨了2025年春季大蒜田间管理技术措施,制定了2025年春季管理计划。
封洪强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充分肯定了本次会议的成效。他表示,要围绕杞县大蒜产业存在的问题,积极落实2025年实施方案,并发挥各方骨干力量的辐射带动作用。要通过与当地农户、企业、专家和农机人员合作的方式组建“杞县成果转化专班”,以提升产品和技术的转化能力,为大蒜产业发展做好服务。同时,各位专家在实地了解了大蒜长势后,根据大蒜长势给出了合理的指导方案,希望多方继续合作,做好杞县大蒜春季管理工作,以便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