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李江涛
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正式发布“2024年度中国钢铁工业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奖获奖名单”,“舞钢海上平台用大厚度齿条钢板”榜上有名。这一荣誉不仅是对舞钢公司强大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能力的肯定,更是舞钢经开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河钢集团舞钢公司作为区内的龙头企业,凭借对科技创新的执着追求,在多个关键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从全球最大功率等级的漂浮式风电机组——中国中车“启航号”的配套塔筒,到自升自航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的关键部位桩腿,该公司凭借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成功攻克了一系列“卡脖子”难题。其研发的大厚度齿条钢板,最大厚度达到215mm,强度达到420~690MPa,综合指标达到国内最高、世界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目前国内船板通过认证的品种和规格最全、厚度最大、等级最高的厂家。在水电工程用钢领域,该公司攻克了合金设计、冶炼控制、轧制热处理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打造出超厚高强韧钢板,产品主要指标优于国际同类产品,全面替代进口,为国家水电建设提供坚实的材料保障……
该公司的成功并非个例。在舞钢经开区,科技创新已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舞钢神州重工是一家专注于爆炸焊接金属复合材料研发生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多项发明专利。此外,泰田重工、基金业重工等企业同样将技术创新作为发展核心,在新材料研发、先进制造工艺、智能化生产等前沿领域积极探索。
在舞钢经开区,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不断涌现,离不开一系列政策的有力支撑。该区深知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关键作用,积极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一方面,出台鼓励政策,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另一方面,建立科技企业服务中心,搭建起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沟通合作的桥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在“万人助万企”活动中,该区管委会主动收集企业技术需求,精准对接高校专家,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同时,加大对创新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推动“高校院所+技术平台+产业基地”“名企+名校”协同创新模式,吸引了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中原学者工作站等创新资源落地,促进了区内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培育出众多创新联合体。
如今,舞钢经开区企业凭借科技创新,在各自细分领域蓬勃发展,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未来,舞钢经开区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不断完善创新体系,推动产业迈向更高端,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迎风起势”,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