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曹永飞 通讯员 李庆
近年来,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深化拓展文明培育、出新出彩文明实践、聚力提升文明创建,创新“1+2+5”示范模式,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迈向新高度。
坚持“1”个核心
始终坚持以群众满意为导向,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整合资源、创新形式,开展丰富活动,提升居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让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用活“2”个阵地
线上宣传广起来,借助主流媒体与“鹤壁示范区”微信公众号,开设“文明实践 示范有我”等特色栏目,全面展示精神文明建设动态、亮点及民生成效。2024年刊发相关稿件1800余篇,发布倡议书15篇,转发公益宣传80余篇,拓宽宣传广度。线下阵地活起来,构建“1个中心、2个所、18个站、5个基地、2个点”的文明实践阵地网络。创新“淇河书屋+N”模式,将书屋打造成少儿学堂、妇女之家、老年文化活动中心等多功能活动场所,扩大文明实践阵地网络。组建“11+N”支志愿服务队伍,培育“淇水科普e站”等10个志愿服务项目,引入“社区合伙人”多元主体,激活线下实践活力。
开展“5”大行动
理论宣讲“直通车”行动,打造“示范新语”理论宣讲品牌,线下开展宣讲100余场,线上推送宣讲视频23个,让理论学习深入人心。道德引领“好榜样”行动,多维度挖掘选树先进典型,2024年评选出文明家庭、新时代好少年、优秀志愿者和组织78个,7名大学生志愿者获省、市文明办通报表扬,40余户先进典型家庭享受免费体检等礼遇。文明创建“惠民生”行动,坚持全域覆盖、常态长效,通过改善生活环境、提升公共服务、丰富文化生活,引导居民从“政府供给”到“全民自觉”转变,实现全民共建共享。文明实践“暖人心”行动,举办2期志愿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吸纳社会爱心组织及个人积极参与文明实践工作,在传统节日、重要节点策划为老人过集体生日、社区睦邻集市等活动280余场,让群众在文明实践中有所乐、有所获。移风易俗“新风尚”行动,制定“红九条、白八条”红白事操办标准,策划首届“爱情文化节”和“水上国风婚礼”等特色活动,推出移风易俗微视频、微动画,组织开展重阳敬老饺子宴等活动,弘扬乡村文明新风。
该示范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示范区将明确方向、精心谋划,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强化文明培育,加大先进典型培树宣传,叫响“示范好人”品牌,深化德育实践,推动未成年人社会实践融入文明实践体系,助力家校社协同育人。深化文明实践,拓展“11+N”服务矩阵,挖掘培育示范项目,构建“文明+互联网”新模式,依托文明实践与公共文化阵地,结合“我们的节日”等节点开展特色活动,以优秀文化和活力阵地塑造城市核心气质。优化文明创建,将文明创建与基层高效能治理相融合,探索文明创建+基层党建+多元治理的社区“微治理”新模式,统筹推进各类文明创建,指导文明单位(校园)开展活动,以创建促精神文明建设再提升,为推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贡献示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