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丁光展 通讯员 张海军
地处秦巴山区深处的卢氏县不沿边、不沿海,国家海关总署却在这里派驻了帮扶工作组,郑州海关、三门峡海关经常到这里开展工作,这是为何?最直接的表现:卢氏县出口贸易越做越火。今年前两个月,卢氏县出口额2.55亿元,平均每天出口额达432万余元,进入3月份更是一天比一天多。
“今天刚发走一吨香菇提取物——香菇多糖多肽,这种粉末状的物品值钱着呢!一克1.26元,一吨就是126万元。咱们企业加班加点生产,一个月能生产十几吨,出口额2000多万元。此外,香菇每月出口额也达500多万元。”3月8日,三门峡市闽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善辉高兴地说。这家企业位于卢氏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今年以来,同样主打香菇提取物和香菇出口的企业,卢氏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已复工复产26家,开展外贸出口的企业达29家。白天车水马龙,夜晚紧赶订单,外贸生产出口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忙并快乐着,是卢氏县众多外贸出口企业现在共同的感受。而在去年卢氏县外贸生产出口却是一片萧瑟,尤其是去年1月至8月份,全县29家外贸企业仅有8家企业正常生产出口,出口额仅1.76亿元。外贸出口遭遇寒冬,外因在于受国际形势影响,来自欧洲的订单减少,且海关对食用菌提取物和什锦菜的抽检政策发生变化,一些企业未能顺势而为,可能造成滞留,增加发货成本。内因则有多方面因素:企业对通关、税务政策了解不透彻,缺乏行业团体标准,工艺技术和生产成本高等。卢氏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深入调研显示,一直以来卢氏县出口“拳头”产品香菇提取物的众多企业,从未出现被相关部门调查、处罚的案例,而是部分企业为求安稳放弃出口经营。
卢氏县委书记胡志权和国家海关总署驻卢氏县帮扶工作组组长贺鹏飞深入外贸企业逐一调研,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鼓励企业坚定信心,开足马力生产,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卢氏县顶格推动出口企业生产经营,实行“一企业、一领导、一局委、一专班、一乡镇”帮扶责任制,海关、税务、工信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分工协作,从加工生产到出口销售实施全方位服务。同时,加强出口产品香菇提取物标准体系建设,科学研究、多次修正,制定了《香菇提取物团体标准》,2024年12月6日通过国家团体标准审核、发布,填补了行业标准空白。成立食用菌出口企业协会,把一个个企业变成了一个行业,实现了出口企业“抱团出海”。
为推动企业出口“一路通畅”,卢氏县邀请郑州海关工作人员多次深入企业实地开展现场培训;三门峡海关把国外贸易技术措施汇编成册,分发到各家企业,提升实操能力。组织人员深入企业宣传、落实“三大改造”、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惠企政策,鼓励发展新质生产力;邀请专家深入企业解读河南省国际展会目录及“中小开资金”相关补贴政策,鼓励企业主动出击,开拓市场。目前,已有三门峡闽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出口企业被认定为创新型企业,卢氏县天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纳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更为关键的是,制定了香菇提取物退税核定标准,成为全省食用菌提取物核定扣除首批试点单位,即生产1公斤食用菌提取物可以抵扣21公斤干香菇,解决了企业进项发票难题,企业出口退税更加便捷,有力提高了企业出口积极性。
卢氏县还千方百计做好出口企业生产经营要素保障,降低生产成本。卢氏县利用小额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两张金融牌照,国投公司、莘川清洁能源公司两个AA级别融资平台,随时为企业做好融资保障。同时,实行“农字号”企业全面享受农电价格,加快推进三类“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建设,出口企业用电成本将逐步降低40%以上。卢氏县还为出口企业配套建设了供热企业,推动出口企业由天然气供热改为蒸汽供热,所需热能成本降低40%以上。此外,卢氏县和京东物流、中国邮政合作,不断降低食用菌提取物物流费,目前已由以往的每公斤17元降至12.5元,显著降低了出口发货成本。
“我们正在强力推进卢氏县海关监管仓建设,年内建成后,将为卢氏县出口企业报关、减税、降低成本提供极大便利,助力卢氏出口贸易进一步做大做强。”贺鹏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