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评论员 靳李君
据媒体报道,无人机龙头企业大疆宣布新规,强制员工21时必须下班。无独有偶,“美的被曝强制18时20分下班”“海尔公司要求强制双休”等话题纷纷登上热搜。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员工晒出了自己被“赶”下班的经历,还有人直呼“人生第一次被赶出公司”。
这一系列现象背后,是企业管理理念的革新,更是对职工权益的有力维护。长期以来,职场“内卷”现象严重,“996”甚至“007”工作模式屡见不鲜。超时工作被美化为爱岗敬业、隐性加班被塑造成无私奉献,造成职工身心俱疲,休息权、健康权得不到应有保障。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长期过度工作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症等疾病的风险大幅升高,而这也成为不少大厂员工离职的原因。
在这样的背景下,龙头企业带头“反内卷”,具有积极意义。从法律层面看,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然而,过去不少企业漠视法律规定,肆意延长员工工作时间。如今龙头企业推行“强制下班”等举措,是回归法律底线的行为,让职工的法定休息权得到保障,体现了企业对法律的尊重,也为其他企业树立了守法的榜样。就职工身心健康角度而言,“反内卷”给予职工更多休息和放松时间。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职工需要时间陪伴家人、发展兴趣爱好、调整身心状态。在企业发展层面,“反内卷”也有着积极作用。表面上看,缩短工作时间似乎会影响产出,但实际上,当员工不再疲于奔命,能以更饱满的精神和更清晰的头脑投入工作,工作效率反而会提升。
当然,“反内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部分员工担心,虽然企业强制下班,但工作任务未降、压力未减,可能会催生隐形加班,如在家线上办公等。还有人担忧这会不会成为取消加班费的变相降薪手段。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企业需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等管理机制,合理分配工作任务,避免将工作压力不合理地转嫁给员工;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落实劳动法律法规,确保职工权益不受侵害。
龙头企业带头“反内卷”,是维护职工权益的良好开端。期待更多企业跟进,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职场环境,让职工在合理的工作时间内实现自身价值,让企业在科学管理中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