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毛云生 通讯员 胡译丹
林荫下游弋的土鸡、泥河清流间摆动的生态鲈鱼、现代化厂房内健康活泼的小猪……产业兴,群众富。近年来,息县临河乡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养殖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林下经济。记者走进息县临河乡单台村林下养殖基地,看到上百亩林地中,一只只土鸡在林下追逐嬉戏,觅食于林间。“这些鸡每天都在树林里‘锻炼身体’,是绿色生态养殖的‘溜达鸡’,与传统养殖肉鸡相比,这些林下生态鸡的肉质更加鲜嫩爽口,深受市场欢迎。”养殖基地负责人张卫东说。为进一步提升效益,张卫东还积极探索“林果+养殖”的循环农业模式,在养殖基地周边种植桃树、梨树等果树,初步形成规模。“鸡粪可以作为果树的有机肥,果树可以为鸡群提供遮荫,形成良性循环。”张卫东说,“今年,我还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打造集观光、采摘、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园。”林下养殖+粪肥还林+果木丰产体系,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绿色生态循环产业链。
智慧养猪。息县豫福临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整洁有序的现代化厂房内,安装的自动控温设备,让室内温度保持在22摄氏度至25摄氏度之间,保障了小猪崽健康成长。自动化养殖设备可根据猪的采食情况给料、供水、清粪,让猪生活在一个非常健康安全的环境当中,不仅有效减少了人工投入,还提高了养殖效率和猪肉品质。“目前,我们合作社主要养殖新美系品种猪,年出栏可达2500头,主要销往广东、江苏、上海等地,年产值500万元左右。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争取年出栏生猪5000头。”息县豫福临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熊涛说。
依河建塘。临河乡北部的新集村,泥河蜿蜒穿村而过。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丰富优质的水资源,丰富了当地的水产养殖业,为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信阳丽源农业种植有限公司的养殖水塘,工人将一把饲料撒下,瞬间水花四溅,鲈鱼竞相跃起,争抢美食。凭借泥河优质的水源,这里养殖的生态鲈鱼品质上乘,畅销市场,常常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信阳丽源农业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殷明辉说:“泥河水质好,养出来的鲈鱼品质好,平均年产量能达到30多万斤,产值600余万元,主要销往上海、南京、西安、武汉等大城市。”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鲈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显著提升,同时,鲈鱼养殖业的发展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
从“传统农业”到“绿色产业链”,息县临河乡以创新破题、以实干开路,蹚出了一条生态富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我们将继续立足‘一心两轴三带四化’发展战略,依托生态优势,培育更多特色产业,做强产业支撑,既输血更造血,让农民挑上‘金扁担’。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群众增收的‘幸福靠山’。”息县临河乡党委书记门洪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