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评论员 温献伟
主播展示的麻辣肥蚝看起来肉质饱满、个头大,收货时却发现罐子还没巴掌大,生蚝又黑又碎;号称“巨无霸”“半臂长”的厨房湿巾,实际长度和宽度仅与手掌相当……据媒体报道,直播商品“规格迷你化”消费调查报告显示,有36%的消费者曾遭遇“商品规格迷你化”的消费体验。
“商品规格迷你化”并非新鲜事。在传统商业营销中,消费者经常可以在商品宣传页上看到“以实际商品为准”的字样。而实际上,很多时候,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其规格也确实属于“迷你化”。如今,此种现象竟然成为直播带货的一种虚假宣传手段,监管部门和相关平台应给予高度关注,并及早介入整治。
如果说,传统商业营销方式还带有一些“事前告知”的所谓“善意”提醒,那么,自带巨大流量的直播间商品展示,就是明火执仗地公然欺骗。它不仅有悖于诚信风尚,还极容易引发示范和传染效应,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风气,严重破坏来之不易的直播带货消费环境。
众所周知,2025消费维权年的主题是“共筑满意消费”。商品规格如此“迷你化”,显然与“满意消费”宗旨背道而驰。因此,治理“商品规格迷你化”不良现象,需要消费者、电商平台和监管部门共同发力,打好“组合拳”——消费者要有较真精神,积极维护自身权益;电商平台要进一步建章立制,强化监管,更好地规范直播带货行为,并时建立行之有效的快速理赔通道;接受消费者申诉和主张;监管部门要定期开展巡查抽查,通过严厉查处典型案例,以此形成行业警示和强大震慑,让热衷于玩“障眼法”的无良商家和主播无法再“长袖善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