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毛云生 通讯员 杨凯
3月的信阳市平桥区明港镇新集村,千亩花海正以金黄色的浪潮席卷乡野。比这春日盛景更引人注目的,是花田旁“新集集市”展厅里络绎不绝的游客——他们手提印有“花田村事 和美新集”字样的精致礼盒,将新集村的春天“打包”带回家。这场从“赏花经济”到“伴手礼经济”的跃迁,正成为新集村乡村振兴的新注脚。
当游客沉醉于油菜花的视觉盛宴时,信阳市平桥区兵建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建兵盘算起田间的“经济账”:1000亩花田年产油菜籽40万斤,可榨油14.8万斤,获得菜粕25.2万斤,传统农业产值已达186万元。这些硬核数据 ,曾长期是他的“底气”,但今年,这些数字被赋予了新内涵,真正令这位“新农人”兴奋的是,花田里“长”出的新业态。“过去游客拍完照就走,现在我们的菜籽油成了‘新集油礼’礼盒的主角。”刘建兵指着展厅内陈列的礼盒介绍。
游客王女士的购物篮里,“新集油礼”礼盒与绿色鸡蛋、焖罐肉、土蜂蜜共同构成了“新集四宝”。“带走的不仅是特产,更是磨坊参观的体验感。”王女士说,这种“以花为媒”的销售策略,有效提升了村里农产品的整体销量。
油菜花的盛放不仅点亮了田野,更激活了新集村的“三院七坊”文旅综合体。花田旁由村居改造的“拙匠书舍”“花影小院”等民宿,将拓印、文创、茶室与书香融合,客房预订率稳中有升。“推开窗就可见金色花海。”来自郑州的游客刘先生说。
农家菜的香气也从花田蔓延至餐桌。老宅改造的“檀香苑”“四合院”等农家菜馆,用新集菜籽油烹制的农家焖罐肉、香煎豆腐成了游客逢来必点的招牌菜,游客吃的是农家菜,品的是乡愁。
当夕阳将新集村的油菜花田染成琥珀色,民宿小院的灯火次第亮起,农家菜馆的炊烟裹着菜籽油香飘向远方。“新集集市”展厅的货架上,“新集油礼”礼盒内的油菜籽油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在诉说一个村庄的蜕变:从“靠天吃饭”的农业思维到“以文塑旅”的品牌觉醒,这瓶菜籽油承载的,不仅是舌尖上的乡愁,更是乡村振兴的鲜活范本——在这里,一朵花、一瓶油、一顿农家饭,正编织成一条让乡村永续生长的“金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