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靳李君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在2025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要加力推动“银发经济”提质扩容,这一举措不仅符合我国当前人口结构变化的现实需求,更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注入了新的活力,可谓意义深远。
从时机上看,2025年到2035年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窗口期”。新老年群体受教育水平高、社会经验丰富、健康状况良好,社会参与意愿强烈,形成了“银发人才红利”。深度开发和利用这一红利,能为“银发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完善政策机制、促进产业融合是关键。养老产业与文化、旅游、健康等产业融合,能创造新消费场景,释放养老消费潜力。持续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加大对老年助餐、康复辅助器具购置或租赁的支持力度,扩大普惠养老服务范围,能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提升其生活质量。如城市打造的“养老+文旅”项目,让老年人在享受休闲时光的同时,也能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从经济发展需求来看,改善银发消费环境,也是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推动公共空间和电商平台适老化改造,完善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加强质量监管,能让老年人放心消费。一些电商平台推出大字版界面、简化操作流程等服务,方便老年人购物。同时,严格的质量监管,能有效打击侵害老年人权益的违法行为,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深化“银发经济”研究、鼓励地方创新先行同样不可或缺。从细分市场、出台支持政策,到加强统计监测和数据共享,进行前期试点,能为“银发经济”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发展途径。结合前期试点形成的有益经验,各地可结合自身实际,在“银发经济”领域积极探索创新,最终形成可向全国推广的发展模式。
总之,“银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不仅能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能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加力推动“银发经济”提质扩容正当时。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行动,让“银发经济”成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支撑,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让全社会在应对老龄化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