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付瑞清 马连华
3月28日,河南省民营企业新春发展年会在郑州召开。这场由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省发展改革委等支持、河南省民营企业协会主办的盛会,汇聚了政府领导、专家学者及近500名民企代表共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计。会议以“贯彻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深化‘四高四争先’”为主线,彰显了河南推动民营企业“树根经济”壮大的决心与智慧。
数据背后的豫商力量
改革开放四十余载,河南民营经济从个体户的星星之火,发展为支撑全省经济的参天大树。截至2024年底,河南省民营经济主体达1081.7万户,占全省经营主体的96%;贡献了55%以上的GDP、65%的税收、70%的进出口总值、85%的高新技术企业和90%的城镇新增就业。在资本市场,137家A股+港股上市豫企中,民企占比超70%,牧原、龙佰、卫华等龙头企业更成为全球细分领域的标杆。
“这些成绩印证了民营企业不仅是河南经济的‘基本盘’,更是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的‘先锋队’。”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李恒在致辞中表示。2024年,河南规上私营企业工业增加值、民间投资、民企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8.6%、10.5%和19.8%,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展现出强劲韧性。
从顶层设计到精准施策
为落实中央“两个毫不动摇”精神,河南省委、省政府打出政策组合拳,成立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强化统筹力度;印发《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配套6项行动方案、5项攻坚方案、3项机制,构建全方位政策体系。
同时,我省上线“政策直达和诉求响应平台”,为企业提供24小时“客服”,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任伟军表示:“2025年河南将持续推动‘万人助万企’覆盖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超3000场产销、产融对接活动,并专项攻坚拖欠账款问题,为企业扫清发展障碍。”
作为民企“娘家人”,河南省民营企业协会在年会上完成轮值会长交接,龙佰集团董事长和奔流接棒,并提出三大举措——
在资源对接上,聚焦企业痛点,深化“政企直通车”机制,推动政策精准落地;定期举办行业对接会、银企洽谈会、企业培训会等,助力企业破解融资、市场、技术等难题;建立更强大的跨区域合作网络,为豫企“走出去”提供资源支持。
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成立科技成果转促委员会,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支持企业关键技术攻关;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改造,助力企业做强做大做优;聚焦产业链群,开展专题研究,推动重点产业链持续健康发展。
继续开展共创美好企业系列活动,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引导民企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推动行业自律,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尊商重企的社会氛围。
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跃迁
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与科技革命,河南民企正以新质生产力开辟增长新赛道。
数据显示,全省累计建成智能工厂1362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194家,规上企业智能场景覆盖率达82.4%。2025年计划再培育100家数字化标杆企业,推动轻量化解决方案普及。
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上,现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874家、国家级“小巨人”414家,2025年目标新增1000家,通过“选种育苗”机制打造细分领域冠军。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季为民指出:“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生产要素的全局重构。豫商需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创新勇气,以数字化、全球化视野重塑商业文明。”
文化自信引领全球布局
正如《鸡毛飞上天》陈江河原型——义乌双童日用品董事长楼仲平所说:“民企需以长期主义应对周期波动,通过品牌化、精细化运营打开海外市场。”
在“百年变局”之下,河南民企加速“走出去”。会议现场,河南省民营企业协会与中国报关协会、阿拉伯进出口联合会等签署战略协议,构建“文化+产业”双轮出海模式。河南省民营企业协会秘书长王龙表示,将依托河南作为“一带一路”枢纽的区位优势,推动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产业国际化,同时输出中原商业文化,实现“软硬实力”协同。
从“筚路蓝缕”到“顶天立地”,河南民营经济的蝶变是改革开放的缩影,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站在新起点,河南民营企业以“四高四争先”为帆,以新质生产力为桨,正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