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石桂林 通讯员 吕思霖 赵梦衍
今年以来,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紧扣漯河市委、市政府“百园”建设民生工程要求,科学规划布局牡丹江路、玉泉山路、玉河路等10处街头“口袋公园”。目前,玉泉山路“口袋公园”已进入施工阶段,其他项目正有序推进。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愿景正在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加速实现。
按照居民出行“100米见绿,300米见园”的要求,该示范区对“口袋公园”进行规划布局,以群众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群众参与贯穿于“口袋公园”规划建设全过程,结合群众需求量身布置健身设施、儿童活动场地等多功能体验空间,满足不同年龄段群体的休闲活动需求,切实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该示范区通过“双违”治理、拆墙透绿等途径,坚持空间高效利用,充分结合街角空间等闲置地建设“口袋公园”,满足辖区市民休闲娱乐、亲子互动等需求,打造“小而精”的绿色空间,确保游园的分布合理、覆盖广泛。
该示范区对“口袋公园”的建设进行科学布局,通过实地踏勘,对每个街头游园都根据其所在区域的特点进行设计,既保留原有的自然风貌,又融入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做到因地制宜,特色鲜明。
该示范区将沙河两岸景观融入党建、廉政、体育等特色,打造了有颜值、有特色、有内涵的弘正园、廉政园、体育公园等特色游园,用文化增强辖区居民的凝聚力。
“我们将继续以打造街头‘口袋公园’为目标,加快构建布局均衡、功能完善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小而精’‘精而美’的‘口袋公园’,让‘小公园’装满群众‘大幸福’。”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