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秸秆综合 利用“正阳模式”

2025-04-03 10:48:02   来源:河南经济报

  为破解秸秆综合利用难题,近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正阳县)项目团队联合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技术专家,深入正阳新天地草业有限公司开展全链条技术指导,探索出科技赋能秸秆高值化利用的“正阳模式”,蹚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技术攻关 突破瓶颈

  在该公司的产品展厅里,整齐码放着花生秧草粉颗粒、复合草粉颗粒等十几种秸秆深加工产品。这些“秸秆变金”的魔法背后,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科技特派员、研究员魏凤仙团队持续三年的技术攻关。针对秸秆饲料化利用中的关键技术环节,该团队构建“多学科+多部门+多层次”技术联合体,在核心示范基地开展工艺改良试验,创新推广秸秆混合调制、微生物发酵等处理技术。

  “通过优化加工工艺参数,我们成功将秸秆纤维素降解率提升40%,使粗硬秸秆转化为酸香适口的畜禽饲料。”该团队副研究员马慧慧说,他们建立的正阳花生秸秆饲用数据库已收录26个品种、5个产区秸秆成分数据,为精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产业升级 提质增效

  科技支撑下,新天地草业实现华丽转身。该企业负责人算起经济账:通过优化加工配方,秸秆产品附加值提升显著,普通草粉每吨增收150元,发酵饲料成本降低18%。更可喜的是,企业的多元利用体系,带动农户亩均增收超百元。

  “以前秸秆不是烧了就是烂在地里,现在收储户直接上门收购。”正阳县种植大户张永福说,企业建立的“公司+合作社+农户”收储网络,让全县秸秆收集率从不足30%跃升至85%。中央电视台《科技苑》栏目专题报道的秸秆利用“正阳经验”,更吸引周边5个县(市、区)的企业前来考察学习。

  模式创新 示范引领

  “正阳模式”的创新实践,不仅延长了花生产业链,还催生出秸秆收储、运输、加工的新业态。目前全县已培育秸秆利用龙头企业3家,年处理秸秆量达12万吨,带动就业2000余人。省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定期举办的秸秆利用培训班,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500人次,技术辐射面积超过50万亩。

  从田间废弃物的“生态包袱”,到助力乡村振兴的“绿色财富”,该模式正以科技为笔,在中原大地上书写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随着该模式的持续完善推广,预计到“十四五”末,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将突破95%,年产值有望突破50亿元,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强劲绿色动能。(白杰)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