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赵国喜
春来万物复苏,榆钱偷偷露出绿嫩的雄蕊。老家人说,清明前是摘榆钱的最佳时节。
一同事是位百事通:“榆钱,榆树的翅果,色泽淡绿长在枝头,模样圆润可爱,因酷似古代铜钱,又因谐音‘余钱’,故而得名。”
我六七岁的时候,小院里有一棵碗口一样粗的榆树。春天来了,那一根根嫩绿的枝条上,便挂满了一串串圆润饱满的榆钱,宛如翠玉雕琢而成的精美铃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奏响春日的乐章。
爷爷对榆钱情有独钟:“榆钱,这个代表着纳福聚财的‘花儿’,为我们赶走饥荒,给我们带来财富。”
爷爷拿着用树枝做成的钩钩,站在榆树下,仰起头,对准结满榆钱的枝条,用力一拉,软软的、滑滑的,带着微微清香的榆钱,瞬间盛满荆条篮子。抓一把,攥在手心,仿佛抓住了春天的希望。
爷爷是一位先生(医生),村里人头痛发热的,爷爷抓些花花草草,用砂锅熬成汤药,两碗下肚,症状立马减轻。
“榆钱具有健脾和胃、安神助眠、止咳化痰等功效。失眠、食欲不振、小便不利者食用效果非常好,包括孕妇、婴幼儿都可以适量食用。如果婴幼儿有咳嗽的症状,食用榆钱还能起到清肺化痰止咳的作用。”这些知识都是爷爷传授给我的。
我的记忆中,春天是青黄不接的时节,家中来客人,拿不出像样的食材,榆钱理所当然地成了必备菜。妈妈精心挑选鲜嫩的榆钱,洗净后与面粉亲密“相拥”,再佐以食用碱面,轻轻揉成窝头形状,放入蒸锅。随着土灶里火焰的升腾,榆钱窝头独有的清香弥漫了整个厨房。咬上一口,软糯中带着榆钱的清甜,仿佛把整个春天都吃进肚里。除了窝头,榆钱还能与玉米面掺合在一起,变身金黄喷香的榆钱烀饼。
今年清明节已经过了摘榆钱的时节,村里的朋友把摘好的榆钱,放在冰箱的保鲜层。
“现在榆树上没有榆钱了,专门保鲜了一些,拿给你尝尝鲜。”
我将榆钱与鸡蛋配伍,炒出一盘色香味俱佳的榆钱鸡蛋。咬一口,满是春天的滋味。孩子说:“比洋快餐好吃,不腻、清甜,有一种大自然的味道。”
一同就餐的姐姐,说起早些年的艰难岁月,感慨良多,“现在的人,只吃榆钱了,那时候,榆钱、榆叶,甚至榆树皮都能用来充饥。简单清洗后的榆钱,和着少许粗粮便能做成各种果腹的食物,成功缓解了粮食不足的危机。”
长大后,我离开故乡,在繁华的城市里为生活奔波忙碌。那棵宅院的榆树、妈妈做的榆钱窝窝,成了我心中最珍贵的宝藏。走进城市的菜市场,偶然闻到一丝类似榆钱的清香,我便怦然心动,那是儿时的味道,更是春天的馈赠。
清明节,我不能拿出山珍海味招待亲朋,唯有清甜的榆钱,将亲情连结在一起,将岁月沉淀下来的美好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