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得沐国恩重 素笺长存赤子心

2025-04-12 02:24:16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工程学院商学院 余玲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这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从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实现城乡学生全覆盖,到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农村学生超3.5亿人次,再到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我国始终坚持以公益普惠和优质均衡为基本方向,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为无数有需要的寒窗学子送去温暖,助力他们乘风而上,依靠教育成就未来。目之所及,是国家对每一位贫困学子的精心爱护,守护着学子们在拥有梦想并愿意去行动的时候不被现实折翼。

  寒门子弟心怀梦,困境之中见曙光

  从古至今,家境贫寒却心怀若谷的人不在少数。凿壁偷光的匡衡凭借微弱光芒勤学苦读,终成博识之才;面对“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的宋濂却能“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并最终学有所成。如今,这一幕幕困境在国家的帮助下不再上演。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贫困学生的公平教育机会得到了保障,“应助尽助、应享尽享”的准则让每一个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上得起学,不因贫失学、辍学。而我就是受助者之一。

  回顾过去,我仍记得迫于家庭经济困难中途辍学,日复一日地辛劳工作,拿着只够温饱的工资,年少的我那时就已明白,这世间有太多事不能如愿,也有太多人被生活所误。抬眼是看得见的未来,低头藏起的是对自我的不甘。

  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这成了改变我人生轨迹的曙光。也许我无法选择出身,但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却让我有了一次重新选择人生的机会和底气。几千元的金额对于很多人来说不过是一两个月的工资,却托举起我那轻飘飘的梦。

  我带着这个资助政策和父母商量,承诺自给自足,完成学业。即使已经预料到未来的学习生活会有多么艰难,我还是愿意为心中的不甘和梦想而奋力一搏。

  时至今日,心有感慨:生在华夏,我们都是幸运的人。是国家不让任何一个大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铿锵誓言,给了无数寒门学子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也为每一位困境中踌躇不前的学子带去希望的曙光。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敬河山。

  点滴汇聚终成海,微光照亮前行路

  求学之路于寒门学子而言,如漫漫长夜、难越之山,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却如曙光照亮前行路。大学之中,我也曾见过以资助为舟,渡困厄无路之人。“助困”与“奖优”的政策保障了无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安心学习、顺利完成学业,我的室友也是其一。

  为减轻年迈父母的负担,室友自发担负起学业支出。我们看到的她,总是埋头苦学却只抱着一个包子或一个馒头解决温饱,衣着破旧却干净,一心想用学习去改变自己、改变家庭困境,在她的身上,我明白了什么是“为振兴家门而读书”,也看到了只为终有一日破土而发、改变困境而蛰伏一日又一日的顽强韧性。

  所幸求学之路上,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使她不再为学费忧虑。同时,在校期间参与学校提供的勤工俭学岗能够缓解其经济压力,每学年公平、公正、公开的助困学生评选也让她的生活不会太困窘。生活压弯了年少贫苦学子的腰,国家的政策却扶起了她们的背。这点点滴滴是国家浇灌的露水,也是我们的星光,汇聚成灯,以微光照亮了暗夜中前行的路。莫道浮云终蔽日,守得云开见月明。每一份资助都是为梦想加油,也让更多寒门学子走得更远。

  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且以青春赴山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少则个我,大则无数寒窗学子都坚信着:今日之苦终会成就他日辉煌。每当我攥着助学贷款批复文件时,我触摸到的是国家关爱的温度。不禁回想起曾经的我,以为自己终将被困于深深的泥沼中,不见阳光,了了此生。也抱怨过为何命运不公,不曾想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我走投无路之时如春风细雨滋润着我,给予我机会和力量。我愿意向上再向上,我要破土看看阳光普照下的大地:昂首看到的是迎风飘扬的红色旗帜比那阳光还要耀眼。

  从被迫辍学到重返课堂的转折中,“应助尽助”的承诺不再只是文件上的铅字,而是国家为每个贫困家庭丈量希望的行动轨迹。透过教室的窗户,我看见无数命运的齿轮正在政策春风中转动:助学金到账的短信提示音,是国家在守护寒门学子的尊严;建档立卡系统里精准跳动的数据,编织着党组织对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深情。那些曾因贫瘠而蜷缩的梦想,终能在“不让一个孩子失学”的誓言里舒展羽翼。

  站在命运的渡口回望,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给予我的不仅是改变困境、改变当下的机遇,更是见证国家治理温度的眼界。未来,我愿化作政策的传声筒,以小我之力汇入大我之洪流,把党的惠民春风送进更多山坳,让每个在困顿中挣扎的青少年都能相信:生在红旗下的我们,永远有破茧重生的底气。此身愿做燎原的星火,将国家赠予的光热,熔铸成反哺社会的赤诚。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