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谷太磊 通讯员 原中伟 吕健平 翟军委
4月18日,以“‘菜’富万家 ‘花’开济源”为主题的济源第三届“王屋种谷”菜花季系列活动在济源王屋镇谭庄村开幕。这场集科技、文化、生态与全民参与于一体的农业盛会,吸引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等300余名嘉宾齐聚济源。本次活动由济源示范区农业农村局、济源示范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济源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济源市种子协会承办。
专家云集·科技赋能:种业创新再攀新高峰
开幕式首站,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中部研发中心在济源绿茵种子产业园正式揭牌。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长张友军与济源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徐衣显共同为研发中心揭幕。该中心将聚焦蔬菜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推动济源从“种子繁育大市”向“种业创新强市”跃升。
近年来,济源以科技为引擎,建成全国首个蔬菜制种大数据中心,运用物联网、无人机植保等技术实现全程数字化管理。当前济源蔬菜制种面积达7万亩,十字花科蔬菜种子占国内市场“半壁江山”,洋葱杂交育种更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培育出6个“济源芯”新品种,助力全国蔬菜种业自立自强。
文化交融·农旅融合:春日盛宴山乡沸腾
主会场以沉浸式开幕式点燃全场,鼓舞《和合之美》与西游仙魔团舞蹈穿越千年文化时空,旋风彩虹机喷射出金黄色彩雾,打造“菜花绽放”视觉盛宴;原创歌曲《春风十万里》唱响乡村振兴奋进曲,妙趣横生的相声表演、千人合唱《愚公移山》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蔬菜制种专题片《播种、播种》以震撼的画面揭秘一粒种子的“环球之旅”。
分会场同步联动,以“一村一景”展现乡村振兴多元魅力:王屋镇柏木洼村以万亩菜花海搭配非遗王屋山土馍、谭庄咸鸭蛋等特色展销,2.5公里徒步步道实现“一步一景”;坡头镇毛岭村上演戏曲盛宴,“戏迷擂台赛”火热开赛,非遗手作体验区的黄河石雕刻、葫芦烙画令人流连忘返;大峪镇林仙村以研学之旅与花田写生成为亲子游首选;轵城镇背坡村三天七场戏曲连演惠民,联动黄龙庙素描写生与丁斗桃花园踏青,解锁“春日限定浪漫”。
全民狂欢活动掀起春日热潮,1500 名选手参与花海彩虹跑,穿越留庄、毛岭、清涧村,用七彩颜料“轰炸”金色花海;摄影与短视频大赛作品将亮相农民丰收节,抖音话题 #王屋种谷春日行, 吸引全民打卡瓜分流量。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从“巴掌地”到“亿元村”
徐衣显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济源全力做好用“小种子”撬动“大产业”、让“小菜花”成为“致富花”的大文章。如今,7万亩蔬菜种子在山地丘陵间旺盛生长,大宗蔬菜种子产量占据一半国内市场,“济源制种”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河南绿茵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在行业内示范领航,济源成为全国最大的洋葱杂交种子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生产基地、国家首批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国家出口蔬菜种子质量安全示范区,一张张世界级、国字号的品牌名片愈发闪亮。坚持龙头带动、订单生产、保险兜底,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辐射带动256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5万元,1.2万多户农户年增收1.5万元以上,30多个村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的示范榜样,不断激发出乡村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此次菜花季系列活动不仅是赏花品春的盛会,更是沟通交流的桥梁。济源真诚希望以节为桥、以花为约、以种为契、以会为机,与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界朋友在种业科技创新、农旅深度融合、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携手共筑“种业新高地”、共绘“农旅新画卷”、共闯“乡村振兴新路径”。
谭庄村党支部书记孔战说:“我们村从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的贫困村,到如今家家种菜花、户户有轿车,80%耕地用于制种,去年村集体收入突破200万元。”活动现场,济源示范区为蔬菜制种专业村、经营主体代表授牌,激励更多农户投身“金种子”产业。
国际视野·全球共享:济源种业走向世界舞台
作为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生产基地,济源种子出口额年增15%。中国种子协会原副会长李立秋表示:“济源以‘小种子’撬动‘大产业’,为全国种业振兴提供了‘山区样本’。”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中国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张合成说:“菜花季不仅是济源的节日,更是中国种业走向世界的窗口。”
本届菜花季以“科技+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了“种业+文旅”新IP。未来,济源将以“王屋种谷”品牌为引领,持续擦亮“中国菜篮子种子芯”名片,让愚公故里的“金种子”播撒全球,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