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俊娟 通讯员 苗苗 笑笑 文/图
4月24日,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大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观摩暨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杞县举行(如上图)。此次盛会由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及杞县大蒜行业联合会共同承办,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以及大蒜种植大户等450余人。
杞县素有“中国大蒜之乡”的美誉,大蒜年产量接近百万吨,稳居全国县域产量首位,带动了全县20余万农户投身于大蒜种植事业,户均增收额超过4000元,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杞县路径”。然而,杞县大蒜产业也面临着连作障碍和病虫害问题的挑战,迫切需要引进和应用高效绿色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周阳、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专员张敏和石浩然、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党委书记寇占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强、开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方婷、副市长王珏等领导出席会议。
王珏在致辞中指出,杞县大蒜产业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仍需解决连作障碍和病虫害问题,以保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寇占英表示,此次现场会旨在通过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的示范与应用,推动杞县大蒜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助理农艺师葛兆悦对杞县大蒜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提出杞县通过集成应用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策略,有效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为全国大蒜产业的绿色发展树立了标杆。邹学校院士则表示,杞县大蒜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方面仍有提升空间,需要强化科技支撑,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深化产业协作,形成“技术推广+品牌培育”的全链条扶持模式,助力杞县大蒜品牌化发展,聚焦绿色发展,提高大蒜品质与效益。
随后,邹学校与杞县人民政府县长黄宗刚共同为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杞县大蒜绿色生产试验示范基地揭牌,标志着杞县大蒜产业在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现场会期间,多位业内知名专家作了精彩的主题报告,分享了大蒜生产现状及应对措施、我国大蒜产业发展经济分析、农业标准化政策文件及大蒜标准体系分析等内容。与会代表还实地观摩了杞县大蒜国际交易市场及苏木乡刘黄庄村大蒜病虫害绿色防控基地,在交易市场内观摩繁忙的交易场景和严格的质量检测流程。在胜辉合作社示范基地,与会代表见证了绿色防控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了解了杞县大蒜全程绿色防控技术,该技术以“监测预警+生物防控”为核心,集成多项技术,实现病虫害防控农药减量、产量品质双提升。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所长封洪强介绍了院县合作项目在杞县大蒜方面开展的相关工作。胜辉农作物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孙亚辉分享了采用绿色种植有机肥后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增产增收的实践经验。
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虫害防控岗位科学家、研究员吴青君表示,杞县大蒜病虫害防控的重点在于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提高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比例。杞县示范基地的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病虫害问题复杂多样,仍有待进一步解决。今后将开发更多高效的生物防治产品,并配套省工、精准的技术应用。
此次现场会的成功举办,为大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杞县大蒜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将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大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我国大蒜产业的绿色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也希望杞县能够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品牌建设,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将杞县大蒜打造成为中国特色农产品的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