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马连华
凌晨4时10分,城市还未苏醒,郑州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的地铁司机柳清晨已穿戴整齐,站在地铁车辆段前做着发车前的各项准备。
开地铁是什么感觉?柳清晨犹豫两秒后回答:很有成就感。
“地铁司机的工作远不止开车这么简单,信号、轨道状态、乘客安全都要时刻关注。”柳清晨说,每次出车,地铁司机都会做足准备,要仔细检查列车设备状态,行车过程中要紧盯驾驶室设备状态和前方轨道动态,列车到站后更要仔细观察乘客上下车情况。
当地铁列车呼啸着驶入站台,车门和屏蔽门齐齐打开,乘客匆忙涌入车厢或者离开站台时,柳清晨探身走出驾驶室,站在端门处,对空气“指指点点”,嘴里还“念念有词”。
这个神秘的“魔法手势”,是地铁司机需要掌握的一项关键技能,被称为“手指口呼”。“手指口呼”是柳清晨重复上万次的仪式,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他却做到了极致。同事们说,柳清晨的手指像是有记忆,总能精准地停在离按钮一厘米处;他的声音永远保持同一频率,不高不低,刚好穿透驾驶室的每个角落。正是这种近乎偏执的严谨,让他七年16万公里的行程中保持着“零失误”的纪录。
驾驶室外的柳清晨是另一个角色。培训教室里,他“手把手”教新司机处理突发故障。“看,这个角度旋转最省力”,他边说边示范。仅去年,柳清晨授课超过30课时,培训学员300多名,并指导完成超1000人次的员工实操项目,有人开玩笑说:“郑州地铁的司机一半都是柳清晨的徒弟。”
“同行经常笑称开地铁是地下工作,不见阳光,但也只有地铁司机能透过车头玻璃看到隧道里信号灯连成的星河。”柳清晨说,那是无数地铁人用匠心点亮的城市之光,是绝美的风景。
16万公里,相当于绕行地球四圈,但对柳清晨来说,这只是新的起点。“把每一次出车当成新路线,全身心投入。”当地铁列车再次启动,他微微前倾的身影,仿佛一株扎根地下的树,与这座城市的地下脉搏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