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工业版图上,平顶山高新区正以创新为笔、以服务为墨,勾勒高质量发展新图景。针对传统监管服务模式的痛点,该区突破性推出“体检式”监管服务型执法模式与“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的“三到”服务体系,构建起政府与企业共生共荣的发展新生态。
“体检式”监管 从“监管者”到“健康管家”的角色重构
在平顶山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一本《企业综合检查一表通》成为执法人员的新标配。该表格系统整合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底线类检查事项,明确检查标准、频次和责任主体,彻底改变了过去“各部门各自为战、企业疲于应付”的局面。
“以前一个月要迎接五六拨检查,现在一年最多两次,而且一次就能把所有事办完。”平顶山市永顺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延彬感慨道。
“综合一次查”的背后,是监管逻辑的深刻重构。平顶山高新区建立“一次申请、统一派单、联合检查、结果互认”工作机制,整合分散的执法资源,形成“一张表格查全部”的服务格局。同时,创新实行“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根据企业信用评级和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检查频次——对信用良好的企业推行“非请勿扰”,对高风险企业实行“精准体检”,既守住安全底线,又避免“一刀切”带来的资源浪费。
在一次针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综合体检”中,执法人员不仅现场指出了企业在仓储管理方面的隐患,还主动为企业提供整改方案,帮助企业通过整改提升产品质量。河南焙粒熊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以往检查完发个整改通知就结束了,现在不仅帮我们解决问题,还教我们如何提升管理水平,这样的监管真是‘管’到我们心坎上了。”
为将服务融入监管全过程,平顶山高新区建立了“体检报告+整改建议+跟踪回访”的服务链条。每次检查结束后,执法人员都会为企业出具一份详细的“体检报告”,不仅列出问题清单,还附上行业前沿技术、政策解读等“增值服务”。同时,成立服务专班,跟踪指导企业整改,确保问题“发现一处、解决一处、提升一片”。今年以来,该区通过“体检式”监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175个,推动23家企业实现技术和管理的升级,新增专利授权量明显增长。
“三到”服务 打造有速度更有温度的政务生态
“不叫不到”,让企业安心谋发展。在平顶山高新区六大产业园区,“首席服务官”成为企业最熟悉的身影。这些“首席服务官”秉持“企业有需求时我们无处不在,企业无需求时我们无声守护”的原则,不随意打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充分尊重企业自主经营权,打造“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
为确保“不叫不到”不成为“不闻不问”,该区建立企业需求动态收集机制,通过政务服务大厅企业合规指引窗口、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个十百千专栏”等渠道,实时收集企业痛点难点问题。同时,实行问题分级响应制度,确保企业需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随叫随到”,24小时响应的服务速度。不久前的一个晚上,平顶山市永顺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突然断电,刘延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通园区“首席服务官”的电话。令他没想到的是,10分钟内园区应急保障团队就抵达现场,经过两小时紧急抢修,生产线恢复正常运转。“当时真是急得团团转,没想到政府部门半夜还能随叫随到,这效率简直比我们企业的应急团队还快。”刘延彬感慨道。
这种“随叫随到”的服务速度,得益于平顶山高新区构建的“全时段响应体系”。“12345”政务服务热线24小时畅通,实现多项政务服务事项“秒批秒办”,开展证照临期提醒,为特殊人群和重大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六大园区和14个政务服务部门实行“园区吹哨、部门报到”“无时差全天候服务”,确保企业需求第一时间得到响应。今年以来,该区累计处理企业紧急诉求26起,平均响应时间不到15分钟,问题解决率达100%。从“企业找服务”到“服务找企业”,变的不仅是时空维度,更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任纽带。
“服务周到”,全生命周期的贴心守护。走进平顶山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企业综合体检窗口”格外醒目。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申请政策咨询、合规性审查、知识产权保护等“定制化体检”服务。平顶山市友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韩军胜体验完“企业一站式”服务后连连称赞:“以前跑多个部门才能办完的事,如今在一个窗口就能搞定,而且有专业团队帮我们分析政策、制定发展规划,真是太贴心了。”
“服务周到”不仅体现在办事便利度上,更体现在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关怀中。企业设立阶段,该区提供证照联办、免费刻章等服务,实现“一窗受理、一日办结”;成长阶段,建立“政策直达”机制,精准推送惠企政策;发展阶段,推出企业金融对接会、企业标准化培训班、产学研对接会等服务,助力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提升创新能力。此外,该区政务服务大厅还提供“有诉即办”“绿色通道”“双向免费邮寄”等便民举措,让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优化营商环境 “软实力”成为经济发展“硬支撑”
随着“体检式”监管和“三到”服务模式的深入推进,平顶山高新区的营商环境实现从“试验田”到“示范园”的蝶变,成为吸引企业投资的“强磁场”。今年一季度,该区进出口额超过1.1亿元,同比增长289%,新签约项目10个,总投资22.7亿元,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分别完成35.47%、35.28%,6个项目列入省级“白名单”,项目个数居全市第一;开工建设重大项目5个,总投资达4.75亿元,创新驱动发展态势显著。
这些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生动的企业故事:河南伟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积极牵头和参与增碳剂、增硫剂、除渣剂等产品的行业标准起草,建立市级以上研发平台两个,拥有授权专利33项,并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平顶山市原赫物流有限公司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授予AAA级物流企业称号;伊顿公司平顶山工厂锚定智能化发展赛道,以“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为契机,持续推进生产体系智能化升级,一季度实现产值2.3亿元,同比增长48%……一批传统制造业企业通过“体检式”监管发现的技术短板,借助政府搭建的产学研平台,实现了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这些案例充分证明,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更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我们始终坚信,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平顶山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孙国权表示,“我们将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勇气,推动‘体检式’监管与‘三到’服务深度融合,打造‘智慧化、精准化、个性化’的营商环境新标杆,让每一家企业都能在平顶山高新区这片热土上茁壮成长,与企业携手同行,共同勾勒出一幅‘亲清共融、互利共赢’的美好图景,以改革之笔,绘就营商环境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