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印发《郑州市支持加快科技金融发展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通过一揽子创新举措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国家创新高地建设。
《政策》聚焦科技型企业融资痛点,从金融机构建设、金融产品创新、资本市场支持等维度发力,力争三年内构建全国一流的科技金融生态体系。
《政策》明确了“三步走”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突破25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获贷率达到90%,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达到70%;2027年贷款规模超过3000亿元,科技型上市企业占比突破50%;通过三年系统推进,最终构建与科技创新需求高度适配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这一目标体系既设定了量化指标,又明确了质量要求,为郑州科技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金融机构建设方面,《政策》打出“组合拳”。首先,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对成效显著的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科技金融事业部、科技金融特色分支机构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10万元补助。其次,支持保险机构开发科技保险产品,对科技型企业投保研发科技保险等给予30%保费补贴,最高20万元。同时,依托中原龙子湖智慧岛、中原医学城等平台,打造集基金机构、初创企业、科研团队于一体的集聚平台,构建全要素基金生态系统。
金融产品创新是《政策》一大亮点。郑州将重点推广“创新积分制”,依托“郑好融”平台对先进制造业20条重点产业链开展创新积分评级和数据画像,提升科技信贷精准性。试点“投贷联动”模式,探索“贷款+外部直投”“贷款+认股期权”等创新方式。围绕重点产业链,推动金融机构依托“链主”企业发展供应链金融。为激励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企业贷款新增10亿元以上的银行,按0.2‰比例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
资本市场支持力度空前。《政策》提出建立覆盖科技创新全周期的“基金丛林”,包括天使基金、中试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并探索设立概念验证基金。实施“千企展翼”行动计划,重点培育科技型企业上市。完善投资退出机制,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开展私募基金份额转让试点,设立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同时,鼓励金融机构、科技企业等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探索贴息、担保等配套支持政策。
为确保《政策》落地见效,郑州市将建立科技金融协同推进机制。通过财政资金存放、再贷款等低成本资金支持,融资风险分担和补偿等方式,向政策性业务予以倾斜。同时,加强数字化转型支持,依托“郑好融”平台、科技金融广场等中介服务机构,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业内专家指出,郑州科技金融新政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系统性,覆盖金融机构、产品、市场等全链条;二是创新性,在投贷联动、基金运作等方面突破传统模式;三是可操作性,配套措施具体明确。这一系列举措将有效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为郑州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政策》的深入实施,郑州有望在三年内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创新生态系统。这一创新实践不仅将为本地科技企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也将为全国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贡献郑州经验,对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郑州将继续完善政策体系,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科技金融发展高地。 (记者 靳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