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盛夏时节,在平顶山市的开源路南延大道附近,平顶山市湛河区委政法委工作人员正在走访一家科技型民营企业。这样的场景,正是该区创新实施“一员一团一队一订单”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工程的生动缩影。
“法律服务员”织密护企服务网
“企业发展到哪里,法律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在湛河区委政法委会议室,“5+2+1”联系机制示意图格外醒目——政法系统“一把手”每人联系2家企业与1个项目,全区36名政法干警化身“法律服务员”结对89家企业。在湛河区人民法院干警岳华峰的工作日志里记录着这样的故事:某企业因合同纠纷陷入经营困境,他联动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法律体检”,仅用15天就促成调解,帮助企业追回货款200余万元。
“专业服务团”精准“滴灌”解企忧
在湛河区人民检察院营商环境服务团办公室,墙上的“问题销号图”实时更新着企业诉求办理进度。这支由公检法司业务骨干组成的“智囊团”,创新推出“现场办公+会商研判”双轨机制。
在今年年初,湛河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郭艳红接到工头老刘的感谢电话,一起涉及235名农民工400多万元的欠薪案有了进展。
为尽快解决问题,湛河区人民检察院牵头与区人民法院、平顶山市公安局湛河分局、区人社局等部门现场办公,组织此案发包方、承包方、农民工代表召开协调会,商讨解决方案。
湛河区人民检察院邀请人民监督员、听证员和各方代表对该案进行公开听证。听证会现场,各方代表就欠薪清偿方案进行了确认并达成和解协议。
“专项打击队”雷霆出鞘保平安
“叮铃铃……”平顶山市公安局湛河分局“涉企犯罪打击队”的热线突然响起。某公司报警称发现书籍被盗版,该分局打击队接到警情后,第一时间收集证据实施抓捕,为涉案企业挽回了近百万元损失。
这是该区常态化开展“护企风暴”专项行动的缩影。今年以来,该区累计侦破涉企案件3起,挽回经济损失近200万元,特别是对强迫交易、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保持“零容忍”,让企业安心“筑巢”。
“定制服务单”打通“最后一公里”
“建议设立涉企案件绿色窗口”“希望增加知识产权保护专题培训”……在湛河区委政法委营商环境意见箱里,这些来自企业的“点单”正转化为具体行动。
该区创新推出“需求收集—分类办理—反馈评价”闭环机制,仅4月就通过热线、邮箱收集意见37条,针对性开展法律培训5场,优化审批流程8项。某民营企业负责人展示着刚收到的“服务反馈卡”:“每个问题都有回音,这种被重视的感觉真好。”
从“点对点”护航到“全周期”守护,湛河区正以政法“硬举措”打造营商“软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们将继续把企业的‘需求清单’转化为政法机关的‘责任清单’。”湛河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亚锋表示,下一步,将全面深化“政法服务进企业”活动,让法治成为湛河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记者手记
走访中,多家企业负责人不约而同提到“安全感”“获得感”两个关键词。湛河区的实践证明,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每一次纠纷调解、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项政策创新中。当政法干警成为企业“发展合伙人”,法治便真正成了生产力的“护航者”、市场主体的“贴心人”。这种将宏观政策转化为微观服务的“绣花功夫”,正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