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李媛媛
当毕业的骊歌再次响起,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又如约而至。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稳就业的重点群体。
进入毕业季,我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加强访企拓岗、校企对接、政策引导等,用心用情“护航”人才、企业“双向奔赴”,让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搭平台 建“桥梁”为毕业生铺展“就业路”
“上次在招聘会上跟企业聊得很好,前几天顺利拿下录用通知,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了。”7月5日,河南医药大学毕业生杨磊兴奋地告诉记者。
杨磊所说的招聘会是日前在学校举行的“百日冲刺”河南毕业生就业市场医学卫生类分市场暨2025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为了提供更加贴心周到的服务,我们这次特别设立了‘就业政策咨询’‘简历优化指导’‘面试技巧培训’等一站式服务专区,由经验丰富的就业导师和行业专家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指导。部分用人单位还创新性地开设了‘现场面试’环节,简化招聘流程,大幅提升签约效率。”该校长王福俤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青年就业更是关乎国家未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直以来,我省充分发挥“三级就业市场”联动作用,开展了一系列促就业行动。在郑州,2025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暨河南艺术职业学院高校毕业生双选招聘会举行,最终有300余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在洛阳,2025年河南先进制造业青年就业行动豫西专场暨首届校企对接交流活动在河南科技大学举行,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060余人……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请进来”的同时也积极“走出去”,深入一线“挖”岗位。通过开展“高校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各高校结合学校专业特色、重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聚焦“7+28+N”产业链群培育需要,对接地方政府、重点企业、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区等,精准对接企业,为毕业生代言,争取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
数字化“精准滴灌”让就业服务更智能
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其在就业领域的潜力逐渐被挖掘。
“AI面试官说我语速过快,还建议减少‘然后’的口头禅。”近日,在中原工学院的模拟面试舱前,学生李婷刚完成练习。这个智能系统如同24小时在线的就业教练,提供简历优化、岗位测评等精准服务。
如今,在河南,一场数字化赋能就业的变革正悄然展开。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加强“招培就”联动,以就业为导向推动学科专业调整和复合型人才培养,近五年,停撤招生专业8个,调减了部分专业招生计划,新增招生专业10个;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打造“一站式”就业云平台,已累计匹配职位30万个,人均推送12.65个,70%毕业生通过校园渠道落实就业;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对低保家庭、残疾学生等困难群体建立“一生一档”,实施“一人一策”跟踪,“一对一”辅导,帮扶多位毕业生成功入职心仪企业;河南科技学院的“智慧就业”平台,建立学生能力画像,精准推送招聘信息。
据了解,我省不断实施就业服务数字化提升行动,建设完善河南大中专学生智慧化就业创业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快就业服务数字化、智慧化升级,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便利化办理、精准化服务、智慧化管理。
“以前,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各个招聘网站上搜索岗位信息,效率很低。如今,各高校探索建立数智化就业服务体系,畅通信息渠道,促进供需两端精准匹配,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河南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李从国说。
出实招 强队伍 让就业“职”通未来
就业创业指导老师是大学生就业路上的“引路人”。
“毕业了,我并不迷茫,因为刚入学时,学校就为我们讲解了专业的未来,我也很早就定下目标。”7月6日,河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学生文婉宁告诉记者,毕业在即,她选择报考“西部计划”,用自己所学去基层发光发热。
“我们学校构建了全周期生涯教育体系,以学生为中心,实现阶梯式个性化就业指导,覆盖学生大学四年。”河南科技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冀红举说,学生就业从来不是毕业一年的事,而是从学生入学便开始规划。
近年来,在河南省教育厅指导下,全省高校持续完善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体系,加强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注重思想观念引领,就业育人水平不断提升。
在中原工学院,学校构建大思政就业育人体系,系统修订53门就业创业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思政元素如同“盐溶于水”被深度挖掘并巧妙融入其中;在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学校“升达冯老师就业工作坊”开展的就业辅导活动深受学生欢迎,每次活动一经发布,参与名额就瞬间“秒光”,活动现场更是“一座难求”……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加强就业指导教师、专业课教师与行业企业人才队伍交流融合,增强毕业生对专业和职业发展趋势的认知。同时,充分发挥省级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名师工作室的作用,组织与新设立的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结对联建,通过集体磨课等教研方式,提升课程教育教学水平,切实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