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宋盼盼 文/图
务工人员在晒酱棚里工作
7月22日10时许,汝州市陵头镇庙湾村,小眼妹生态酱园的负责人刘伟玲刚从酱棚忙完出来,额上沁出细密的汗珠。晒酱棚内,深褐色酱胚在陶缸中静待发酵,浓郁的酱香弥漫四溢。
“一大早就开始翻搅酱缸了,这样能让酱料均匀呼吸、充分发酵。”刘伟玲快人快语,笑容爽朗。别看她身形瘦小,干起活来却透着一股干练利落劲儿。
目前,刘伟玲的酱园拥有3个标准化晒酱大棚,年产能稳定在18万至20万斤。眼前这一批酱胚正接受着盛夏阳光的洗礼,预计8月下旬就能成熟出缸。这些优质酱料作为原料,主要供应给洛阳、驻马店等省内城市,以及山东、安徽等地的食品加工企业。同时,她的自营品牌“小眼妹”西瓜酱,与漯河一家企业深度合作,通过标准化封装和品牌化运作销往全国各地。
这一方酱香浓郁的天地,承载着刘伟玲夫妇从艰难创业到稳步发展的奋斗历程。2022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驻庙湾村第一书记徐云峰,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引入了西瓜酱加工项目。刘伟玲夫妇得知后,毫不犹豫地加入其中,并拜师于西瓜酱非遗传承人,潜心学习传统制作技艺。从最初的犹豫试探,到如今的笃定深耕,刘伟玲不仅熟练掌握了核心技艺,还对这份事业充满信心。
“最初就想做出家乡的味道,让更多人尝到农村的美味!”刘伟玲说,她与丈夫携手创业,从一间家庭小作坊起步,一步步走向了订单式生产的规范化企业,西瓜酱的香气里藏着无数个日夜的辛勤摸索。
如今,小眼妹生态酱园已成为庙湾村及周边妇女的“就业港湾”。在这里,她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农忙时节在农田耕作,农闲时便到酱园务工,增收顾家两不误。
“以前农闲只能闲着,现在来酱园帮忙翻酱、选豆,离家就几步路,活儿也不重,不仅能挣钱补贴家用,还能照看老人孩子,感觉心里特别踏实。”务工人员刘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