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亚洲: “姜”丰收写成共富诗篇

2025-07-26 01:23:51   来源:河南经济报


裴亚洲查看姜苗长势

  盛夏七月,平舆县耕韵农业有限公司的万亩生姜基地里,墨绿的姜叶连绵如海,在骄阳下翻涌着生机。该公司负责人裴亚洲站在田埂上,俯身拨开浓密的叶片,露出地下初显丰腴的嫩姜块。汗水浸透了他的衬衫,黝黑脸庞却漾起笑容:“今年行情好,订购价每斤3元左右,除去成本,一亩地纯利润能达1.5万元,乡亲们的好日子就在这姜地里!”

  返乡创业 从四十亩试验田起步

  2021年春天,一个决定改变了裴亚洲的人生轨迹。彼时已在商海打拼多年的他,带着对乡土沉甸甸的眷恋和振兴家乡的朴素感情,毅然从山东昌邑引进第一批优质姜种,在东皇街道蔡营村的土地上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起初这40多亩试验田承载着未知的风险与乡亲们疑惑的目光。他挽起裤脚,日复一日蹲在田间摸索,从选种、整地到栽种、盖膜,将每一步都视作精密的艺术。当年试种,效益初显,生姜的高产与市场潜力如星火,点燃了裴亚洲心中更宏大的蓝图。

  2023年1月,他以“统一种植、统一销售、免费技术服务”的模式,为种植户兜住风险、解除后顾之忧。这一模式迅速凝聚起力量,生姜种植面积迅猛蔓延扩大,从百亩试验田,短短时间扩展至覆盖东皇街道等多个乡镇的万亩规模。如今,平舆县生姜种植规模累计突破2万亩,成为全国生姜版图上崛起的新势力。

  科技赋能 土地里掘金的“金钥匙”

  在裴亚洲看来,农业的命脉始终系于土地与天时。“不能只顾低头拉犁耙,还要抬头看天”,他深谙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脆弱,因此将技术革新视作抵御风险、提升效益的根本利器。

  在该公司的基地里,科技的力量正悄然改写着传统农耕的图景。开沟起垄绿色高效种植技术让姜田垄如长龙,排水通风性能极佳;水肥一体化覆膜种植技术精准滴灌,如同为每一株姜苗配置了私人营养师;智能滴灌系统敏锐感知土壤墒情,按需供水;智能化控温大棚则如忠实卫士,自动调节棚内小气候,为生姜生长创造恒稳天堂。五项核心技术的综合应用,显著提升了姜苗品质与产量,亩产稳定在1.3万斤至1.5万斤的高位。

  技术落地离不开人才支撑。该公司组建了十余人的专业大姜技术团队,他们奔忙于田间,从选种、整地、栽种到病虫害防治,为姜农提供“一对一”全程跟踪指导。团队定期组织技术培训与交流,将课堂设在垄上,把经验播撒于泥土之间。合作社还积极引入优质农资,并提前从山东、四川等地联系专业劳务队400余人,破解了本地农忙时节人力短缺的瓶颈。

  联农带农 共富路上的“姜”心独运

  裴亚洲深知,产业振兴的根基在于让农民真正获益。平舆县耕韵农业有限公司成功实践“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成为激活乡村、富裕乡亲的强大引擎。

  土地流转激活了沉睡的资源。庙湾镇龙王庙村190亩、玉皇庙乡235亩……规模化种植不仅让土地焕发新生,还让农户获得了稳定租金。公司统一种植与销售的模式,则彻底消除了小农户面对市场的无力感。“今年生姜长势好,咱们又是订单种植,不愁销路!”裴亚洲的底气源于稳定的市场渠道。该公司积极为种植户提供市场信息与销售支持,让姜农只需专注于种好姜。

  产业壮大带来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从下姜种、盖膜、除草到收获挖姜,密集的农事环节需要大量人手。仅百亩姜田就能为40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在生姜集中收获期,公司需聘请上千人劳作。东皇街道蔡营村的李柏松去年种植了25亩大姜尝到甜头,今年不仅扩大规模,还带动邻居种植10亩大姜:“希望能有个好收成,大家一起富!”

  放眼未来 冷库筑梦与品牌远征


大姜获丰收,姜农笑开颜

  站在两万余亩姜田内,裴亚洲的目光已投向更辽阔的市场地平线。一个计划正在悄然落地——建设一座容量5000吨的大型冷库。

  “以后,咱平舆的生姜不仅能卖到全国各地的超市,还要卖到国外去。”裴亚洲满怀信心地描绘着蓝图。冷库如同时间的魔法师,能有效延长生姜保鲜期,赋予合作社更强的市场议价能力和更灵活的战略纵深。有了冷库,平舆生姜将突破季节与地域限制,实现全年稳定供应,直通全国商超,甚至远征海外市场。

  他心中还燃烧着一个更炽热的品牌梦想:“我就盼着‘平舆生姜’能像‘平舆白芝麻’一样有名,成为平舆又一个响当当的招牌。”从产品到品牌,从产量到质量,从内销到出口,裴亚洲正带领着他的团队和众多姜农,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将平舆县打造为全国生姜主产区、将蔡营村发展为全国重要生姜交易中心的目标坚定迈进。

  “我们相信,在广大种植户的共同努力下,这片土地上的生姜一定会种出好日子!”裴亚洲望着眼前生机勃勃的万亩姜田,语气坚定。泥土的厚重与科技的锋芒,个体的奋斗与群体的共富,在平舆大地上因一片姜田而交融激荡。裴亚洲以姜为笔,以地为卷,正奋力书写着新时代中原沃土上最动人的丰收故事——这故事关乎土地新生,更照亮无数乡亲们脚下通往富裕的清晰路径。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