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特色油料产业 做好生产技术担当 ——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抗灾减灾工作侧记

2025-08-07 10:58:43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俊娟 文/图


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专家调研芝麻旱情

  河南作为我国芝麻生产的第一大省,其种植面积与总产量均占据全国的1/3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芝麻王国”。然而,2025年的夏季,持续多日的高温少雨天气对芝麻等秋季作物的生长带来了不利影响。面对自然灾害,来自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团队迅速行动,以实际行动诠释科技工作者的技术担当。

  灾情初现,紧急响应

  自今年4月起,河南便持续处于高温少雨状态。进入7月,气象干旱灾情更是迅速蔓延。黄淮、江淮地区高温干旱天气持续不断,对芝麻等秋季作物的播种和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河南省政府于7月16日紧急召开重点地市秋作物生产视频调度会,分析研判高温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部署了秋作物田间管理等重点工作。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也于7月23日启动农业防高温干旱三级应急响应,全力应对旱灾。

  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更是闻讯而动,7月1日至7月29日,连续发布4次通知,要求全体岗站专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制定应急方案,并深入田间地头,为特油作物提供生产指导。这一系列紧急响应措施,为后续的抗灾减灾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入一线,科学指导

  7月28日至31日,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苗红梅带队,组织芝麻栽培生理、病虫害防控等多名岗位专家及团队技术骨干组建芝麻生产指导组,深入周口、驻马店、南阳、信阳等黄淮芝麻核心产区,开展实地调研与生产指导。

  在为期四天的调研中,指导组不畏酷暑,走遍了5个科研试验基地、11个县(市、区),累计查看芝麻种植田块6895亩。

  调研发现,虽然90%以上的田块为麦茬芝麻,且多处于花期,但是受旱情影响,田块状况参差不齐。针对不同地块的旱情,指导组因地制宜,提出了具体的抗旱救灾措施。对于干旱最为严重的地块,指导组协调资源,进行了部分灌溉和田间管理;对于有灌溉条件的田块,建议农户采用移动式管道喷灌或微喷灌,并结合施肥、除草、除虫、防病等措施进行综合管理。

  抗旱自救,展现韧性

  在抗旱减灾的过程中,在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指导和鼓励下,种植户们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与智慧,积极应对旱情,通过巧选灌溉时间、秸秆覆盖保湿、合理施肥等措施,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确保养分供应。面对地下水资源不足、抗旱任务重的困境,芝麻作为一种抗旱性较好的作物,在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下,表现出了更为突出的耐旱和耐高温特性。在新蔡县、项城市等产区,芝麻田植株挺拔,开花结蒴正常。

  伴随严重高温干旱,农田虫害加重。多数种植户反映,本年度虫害严重且难以防治,害虫抗药性强,多数地块需防治2~3次。针对这一问题,指导组为种植户提供了包括高效氯氟氰菊酯、NEB菌肥、叶面肥等在内的农药农资,并发放了《芝麻高产与防治减灾技术》《芝麻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技术》等资料,指导农户科学防治虫害,减轻旱灾影响。

  指导组建议,各地要加大基层农资、救灾资金等支持力度,加强抗灾减灾技术宣传和落实,进一步加快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这场抗灾减灾的战斗中,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专家团队深入一线、科学指导、共谋发展,为河南乃至全国的芝麻产业稳定发展贡献了力量。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