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高新区 “四张名片”打造发展新生态

2025-08-09 00:10:13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祝孔亮 吉娜 通讯员 石艳蕾

  在时代奔涌的浪潮中,唯有紧握核心发展密钥,方能破局争先。

  平顶山高新区围绕“两高四着力”,坚持做实产业引育和项目建设“两个支撑”,以强化“党建引领”推动高效能治理,以“科创赋能”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升级,以打造“质量强区”牵引高质量发展,以“营商环境”优化牵引“五个环境”提升,用“四张名片”(党建引领、科创赋能、质量强区、营商环境)打造发展新生态。这一四维协同的战略布局,为“推动再次创业、打造活力高新”筑牢信念之基、激活发展引擎、构筑产业核心、释放内生潜能,助力区域在百舸争流中锚定独特方位,开辟出一条兼具魅力与韧性的高质量发展通途。

  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激活红色生产力

  该区积极探索“党建+”融合模式,通过四维联动为企业聚势赋能。“党建+项目建设”让党旗插在工地上,党员先锋队带头攻克设备调试等难题,推动重点项目平均建设周期缩短20%;“党建+市场发展”组建党员调研队,深入企业摸需求、跑市场,帮助23家企业新增订单超亿元;“党建+科技创新”设立企业党员攻关岗,推动技术革新36项;“党建+营商环境”打造党员服务示范窗,将审批时限压缩65%,用红色初心守护企业发展信心。

  党企连心服务中心的“红链”圆桌会议,是企业纾困的“金钥匙”。企业提出的用工、融资、销路等难题被分类处置:营商服务快车站为企业提供帮办代办服务18次;创新赋能研习社协助10家企业参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复审;惠企金融会客厅帮助企业获批各类贷款6136.62万元。今年以来,这一服务枢纽已精准解决60余项企业“烦心事”,成为党企同心的“连心桥”。

  如今,高新区党建“红色根系”已深植经济肌理。创新构建的“1+N+X”工作模式(1个党工委统筹引领,N个行业党委分类指导,X个企业党支部扎根一线),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严密网络。全区152个党组织、680个党小组、3124名党员织密组织体系。在“两企三新”领域,党建覆盖成效尤为突出:新经济组织覆盖率达89.4%,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覆盖率均实现100%,三项指标均稳居全市首位,真正实现党的工作在“两企三新”领域全覆盖,催生出“政治引领、凝聚力量、促进发展”的生动图景。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在平顶山市永顺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得到生动印证。党支部成员张国栋带领车间党员成立“攻坚组”,通过流程优化将交货达成率提升至100%。今年上半年,企业营收达3300万元,同比增长30%。“党员带头干,职工跟着上,难题自然解。”企业负责人刘延彬的感慨,道出了党建与产业同频共振的深层逻辑。

  科创赋能:技术攻坚锻造产业脊梁,激活创新强引擎

  科技创新是高新区的本色和底色。2024年,平顶山高新区获得全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称号,“百名博士进高新”成为全省科技创新典型案例。

  2025年7月19日,高新区与尧山实验室的战略合作签约,标志着创新能级再跃升。平顶山学院副校长米立伟指出:“实验室的前沿科研布局与高新区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将加速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三天后的尼龙新材料产业园,河南美声新材料公司的车间里传来捷报: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增强阻燃PET新材料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其机械强度、阻燃等级等关键指标均超越国际标杆产品FR530。“该材料特别适用于对机械承力和防火安全要求极高的场景。”董事长俞发明自豪地宣告。

  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的新兴产业,正借助科创赋能实现能级跃升。高新区通过“梯度培育+金融活水+技术破壁”三维发力,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梯度培育育“黑马”:构建“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培育链,全区集聚了全市52%的高新技术企业、58%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达24家,居全市首位。

  金融活水润创新:创新推出的“创新积分贷”,依据企业研发投入、专利数量等指标授信,已为36家企业发放贷款8.4亿元;2025年上半年,全区4家企业已累计获得省产业研发联合基金近600万元,组织全区34家企业申请科技创新券金额913.36万元。

  技术破壁闯蓝海:河南无水染色科技的全球首创无水印染技术,节水90%以上,斩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库柏爱迪生(平顶山)凭借多项核心专利,单季度贡献全区72.8%的进出口额;2025年上半年,全区完成技术合同登记30份,登记额13699.57万元,在全市排名前列。

  在高新区创新创业园区,中平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矿山整体解决方案”入选2025年河南省服务型制造创新企业名单,其研发的智能控制系统已在10座矿山落地,让吨煤开采成本降低15元。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科创赋能正为产业升级注入澎湃动能。

  质量强区:筑基产业生态,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我们对COD、氨氮等污染物的管控标准,比省标严30%,达标率始终100%。”神马尼龙化工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指着实时监测屏说。通过技术改造,这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年减少固废排放1.2万吨,同时降低能耗成本8000万元,实现了环保与效益的双赢。

  “质量强区,就是要让质量强企支撑有力、质量强链赋能有力、质量强区推进有力。”平顶山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孙国权的话,道出了战略核心。该区构建的“三位一体”赋能平台,正推动质量变革向纵深发展。

  企业培育强根基:组建“质量管家”服务团队,上门指导50余家企业通过ISO9001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平顶山森源电器有限公司通过认证后,产品合格率从92%升至99.5%。

  产业链协同提能级:建立“龙头企业+配套企业”质量联动机制,神马尼龙化工向20家上下游企业输出6项质量管理标准,带动产业链关键环节合格率提升至98%。

  检验检测优服务:整合国家级高压电器检测中心、省级新材料实验室资源,年为企业提供检测服务超3000次,节省检测成本超千万元。

  2023年11月,平顶山高新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目前已拥有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省级绿色工厂、4家省级智能车间,以及24家主任质量奖企业、4家市长质量奖企业、1家省长质量奖企业。这些荣誉背后,是系统性的绿色变革。

  在尼龙产业链上,资源循环的“乘法效应”尤为显著: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提供的PA6、PA66原料,经美声公司等中游企业加工,成为电子电器、汽车核心组件的关键材料,下游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神马尼龙化工与氯碱发展公司形成“液氯→固体光气”闭环产业链,年减少危废处理量5000吨;神马工程塑料公司回收的冷却水,年节约新鲜水120万吨。质量的提升让绿色已成为产业最鲜明的底色。

  营商环境:生态沃土滋养企业生长,彰显服务加速度

  平顶山高新投资建设集团与协鑫绿能系统科技有限公司的签约现场,双方代表握手的瞬间,标志着双方在绿色能源领域的战略合作正式启航。“从初次洽谈到签约,问题协商处理的效率很高,‘高新速度’让我们充满信心。”协鑫绿能负责人的话,道出了企业对营商环境的认可。

  这样的“高新速度”体现在政务服务的每个细节:企业开办最快15分钟完成审批,迁移手续时限缩短95%;“15分钟政务服务圈”498项政务服务事项“办事不出园区”,让政务服务“就近能办”;“三级帮代办”体系每年为企业跑腿办事1000余次。在重大项目服务专区,部门联审、容缺预审机制让“拿地即开工、预验即试产、竣工即领证”成为常态,政务服务效率提升70%。

  “无事不扰、无处不在是根本准则,法治是营商环境的钢铁内核。”孙国权的这句话,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举措。该区推行的“体检式监管、服务型执法”模式,让企业安心经营。

  “四项清单”显温度:为首次轻微违法设置“温馨缓冲”,今年已对36家企业免予处罚,指导整改到位;

  “综合查一次”减干扰:整合7类32项检查,同一企业年均检查次数减少60%,杜绝重复扰企;

  知识产权护创新:保护链条不断完善,开展普法宣传,加强行政执法,打击侵权行为,让创新者有底气。

  2024年,平顶山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作为主起草单位申报了《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通用评价指南》《政务诚信评价通用指标》两项团体标准,同时申报《平顶山市高新区数字营商环境服务标准化试点》为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被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确定为全国营商环境促进标准化试点单位;还参与编制了《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处理和提供指南》《经营主体信用承诺实施指南》2项国家标准,正在将“高新标准”升格为“行业准绳”。

  孙国权表示,要聚焦“两高四着力”,以“实施再次创业 打造活力高新”为目标,依托“四张名片”协同发力,聚力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全项目、做细规划、做优服务、做实保障,构筑高质量发展新生态。站在新起点,将深化“四维协同”,擦亮“四张名片”,以更实举措书写“再次创业”新篇章,让“活力高新”更闪亮,贡献更强高新力量。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