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囊游”让旅游回归快乐本质

2025-08-14 10:27:58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评论员 靳李君

  这个暑期,“窝囊游”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人们以最小的体力消耗换取最大的心理舒适,在出游中寻找真正的放松和愉悦。低耗能、满足情绪价值的“窝囊游”以重在“取悦自己”的属性,成为当下年轻人出行游玩的“新宠”。

  事实上,“窝囊游”的兴起并非偶然,而是当代年轻人对高压生活的一种回应。在快节奏的工作和社交压力下,许多人不再愿意让假期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内卷”。正如一位体验过“窝囊式蹦极”的游客所说:“分泌肾上腺素的同时,也不需要我克服那么大的心理障碍,所以非常容易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这种“又怂又爱玩”的心态,恰恰反映了年轻人对休闲方式的理解——旅行不必是苦行,而应是真正的享受。

  “窝囊游”的精髓就在于:不较劲、不硬撑,把“能偷懒就偷懒”刻进行程里。“窝囊游”的流行也反映了旅游价值观的变迁。过去,旅游常被赋予“征服自然”“挑战极限”的意义,仿佛只有经历艰辛才能证明旅行的价值。然而,如今的年轻人更看重情绪价值,他们愿意为舒适买单,而非为“打卡”疲于奔命。这种变化并非消极,而是对旅游本质的回归——它从来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强”,而是让自己有多“爽”。

  旅游市场的应变也印证了这一趋势。景区不再一味强调“惊险刺激”,而是增设坐电梯爬山、缓降式蹦极、躺平式漂流等项目,全力满足游客“既要舒服又要好看”的需求。这些调整并非迎合懒惰,而是精准捕捉到现代人对松弛感的渴求。

  当然,也有人质疑“窝囊游”失去了传统旅游的乐趣,比如“坐电梯爬山还算爬山吗?” 但旅游本就是多元的,有人追求登顶的成就感,也有人偏爱悠闲的观景体验。而“窝囊游”恰恰是介于“打卡式旅游”与“探险旅游”之间的折中选择,它让不同需求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旅行方式。

  归根结底,“窝囊游”的火爆是一场关于旅行意义的观念革新。它给了人们新的启发,旅游的快乐不必被“硬核”“极限”等标签定义,真正的放松才是刚需。毕竟,最好的风景不仅在路上,也在放松下来的心里。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