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县 产业兴乡铺富路 特色惠农绘锦图

2025-08-14 10:41:35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毛云生 通讯员 李汶哲

  近日,记者走进淮滨县防胡镇同心毛笔厂的生产车间,空气中弥漫着竹管与狼毫的清香。工人们正专注地进行成型、抛光、喷漆、粘线等工序,指尖翻飞间,一支支精致的毛笔逐渐成形。

  “我在这儿干了快5年,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老人孩子,每月还能拿3000多元工资。你看这毛笔,从选毛到成型得几十道工序,咱干得熟练,一天能做1000多支。”该厂员工丁玉梅告诉记者,同心毛笔厂传承了淮滨当地百年制笔工艺,目前年产毛笔超30万支,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江西等地,甚至出口至日本、韩国等国家。厂里现有员工30余人,其中80%是周边村庄的留守妇女和老人。

  “我们坚持‘传统工艺+现代设计’的路子,除了生产传统书画用笔,还开发了学生用笔、礼品用笔系列等。”该厂负责人王春梦说,今年订单量比去年增长了30%,下一步打算扩大厂房,带动更多乡亲学手艺、挣工钱。

  在淮滨县马集镇渔网编织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声响彻一片,工人们熟练地操控着编织机,一卷卷绿色网线迅速织成细密的渔网。

  “我家就在郭集村,以前外出打工,如今在家门口编渔网,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比在外头还踏实。车间里都是老乡,干活也热闹。”渔网编织车间员工齐艳敏说。

  据了解,马集镇郭集村是远近闻名的“渔网之乡”,全村90%的农户从事渔网编织相关产业,形成了“家家有机器、户户会编织”的产业格局。村里不仅有大型编织厂,还带动了180余户家庭作坊,产品销往全国各大水产产区。

  近年来,淮滨县聚焦“一麦二牛”核心产业,以产业融合激活乡村振兴动能。依托优质小麦种植基础,推动粮油加工产业升级,带动全县小麦种植标准化、规模化;依托淮信牧业肉牛和蒙牛现代智慧牧场,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重点发展肉牛、奶牛养殖产业,形成从养殖到乳制品加工的全链条发展格局,直接带动万余农户增收;充分利用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重点发展畜禽养殖、水产、蔬菜、中药材、食用菌五大特色产业;带动全县5万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我们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思路,一方面加大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扶持,像防胡毛笔、马集渔网等都纳入了非遗保护和产业振兴扶持项目;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带动小农户,构建‘产+销’一体化产业链。”淮滨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聚焦产业融合发展,让更多特色产业成为富民强县的“金钥匙”,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