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特色生态产业成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5-08-21 10:27:05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高青坡 通讯员 姬冠鹏 买瑞阳

  8月18日清晨,叶县保安镇冯庵村的燕山农场里,300余亩桃林沐浴在晨光中,清甜的果香弥漫在空气中。分拣大厅内,刚从枝头摘下的桃子正被快速分拣、装盒,当天,近千箱包装精美的水蜜桃将启程发往全国各地。

  “闺女在深圳工作,就馋咱家乡这口桃!”村民张花云一边仔细挑选个头大、品相好的桃子装箱,一边笑着说,“这桃子软得能用吸管吸,汁水又多又甜,寄点过去让她解解馋。”

  燕山农场的水蜜桃为何能有这般独特风味?农场负责人屈乐指着不远处的燕山水库给出了答案。

  燕山水库造就的湖区小气候,空气湿润、阳光穿透力强,加上早晚温差大,为桃子糖分积累创造了绝佳条件。

  为让每颗桃子都吸收足够的阳光,农场严格控制种植密度,每亩仅保留30棵左右桃树,还请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精心剪枝,确保每根枝条、每颗果子都晒足太阳,这样桃子颜色才漂亮,糖分也均匀。

  优越的自然环境搭配科学管护,让这里的水蜜桃有了皮薄如纸、肉嫩无纤维、软糯多汁的好品质,赢得“吸管桃”的美名,成了平顶山、郑州乃至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消费者追捧的“夏日限定甜蜜”。

  产业兴旺,乡亲们的“钱袋子”也跟着鼓了起来。“离家近,活不重,一天能挣百十块,这一季下来能落几千块!”正在桃林忙活的村民娄华擦了把汗,笑得格外开心。

  在冯庵村,像娄华这样在家门口稳定增收的村民不在少数。

  截至目前,燕山农场水蜜桃项目不仅为村民提供务工机会2万人次,还为大学生提供暑假实践机会,实现周边农户年增收超过100万元。

  从湖区小气候滋养的独特风味,到科学种植带来的品质口碑,再到“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的共同富裕,燕山湖畔的水蜜桃正以“小产业”的力量,撬动着乡村振兴的大格局。

  近年来,叶县坚持把做大做强产业作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按照“县有支柱产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立足资源禀赋,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推行“1+X+Y”模式,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借助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契机,当地立足“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布局,顶层谋划、扶持引导,强力推动各乡镇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拿出“硬本事”、亮出“真功夫”,赛产业、赛规模,新产业生机勃勃,老产业优势突显,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

  任店镇的“小韭菜”成强村富民“大产业”、常村镇的2万亩艾草“摇身一变”成了“金叶子”、龙泉镇的食用菌撑起了群众的“致富伞”、廉村镇的“小辣椒”串起增收链条……如今,叶县依托特色生态产业,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好路子、新路径。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