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联智慧结硕果 “桑”议宏图筑未来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十四五”聘期考评工作会议圆满召开

2025-08-21 10:49:41   来源:河南经济报

  8月13~16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十四五”聘期考评工作会议在河南郑州召开。本次会议全面总结了“十四五”期间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研发推广成果,对全体聘用人员进行了述职考评,研讨了“十五五”期间的重点工作方向。会议由国家蚕桑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西南大学)主办,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与河南省蚕科院联合承办。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卫文星表示,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也是蚕桑产业的起源地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河南在农业科研方面成果显著,拥有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45项国家科技奖励成果,并牵头组建了种业领域的两大创新平台。河南蚕桑产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历史悠久,希望与会专家继续支持河南的蚕桑产业发展。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二级调研员张志刚表示,蚕桑产业是千年特色产业,对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意义重大。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在“十四五”期间成果显著。河南作为传统主产区,依托技术体系支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探索多元发展路径,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艺师尚怀国表示,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作为科技战略力量,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过去10年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关键之年,本次会议对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并为下一步谋划蚕桑产业发展提供起点。

  在述职考评环节,首席科学家代方银率先进行述职汇报,分别从总体情况、统筹协调、组织管理、工作成效、宣传报道、经费使用、问题分析及解决思路几个方面总结了“十四五”期间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整体工作进展与成效。

  随后,家蚕遗传改良与饲养研究室王永强等6位功能研究室主任依次述职,涵盖家蚕遗传改良与饲养、桑树遗传改良与栽培、病虫害防控、机械化、加工及产业经济等多个研究领域,详细汇报了各研究室在科研创新、技术推广、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完成情况。

  蚕种质资源鉴定与新种质创制钱荷英等22位岗位科学家围绕各自的研究方向,如蚕种质资源鉴定、高产优质品种改良、家蚕饲养技术研发等,阐述了在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的成果。郑州综合试验站朱绪伟等23位试验站站长则重点介绍了在各自区域内的技术示范推广、产业服务成效等内容。

  考评专家组在代方银的带领下,依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十四五”规划专家任务书、个人聘期述职报告、资金决算报告等为考评依据,从体系重大攻关任务参与情况、岗位任务完成情况、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职责履行情况等多维度对述职人员进行综合考评,确保考评结果客观公正。

  在资深专家点评和指导中,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前首席科学家、西南大学鲁成教授肯定了体系工作成效,提出加强AI等技术应用等建议。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副校长肖更生强调了促进产学研融合。经过公开公正公平考核,会议公布表彰了优秀专家名单。

  郑州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南省蚕科院院长朱绪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会议在郑州召开是对河南特别是郑州综合试验站工作的肯定,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强河南蚕桑产业链科技创新,为河南蚕桑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会议总结讲话中,代方银肯定了“十四五”期间全体人员的辛勤付出和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十五五”期间重点工作进行了展望和部署。 (记者 郭俊娟 通讯员 王苗苗 朱笑笑 文/图)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