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毛云生 通讯员 贾晗
在初秋清晨的薄雾中,淮滨县期思镇芡实种植基地已是一片繁忙。连片芡实塘波光粼粼,硕大的芡实叶片密密匝匝铺满水面,农户们身着防水裤,穿梭其间,动作娴熟地拨开叶片,从水下捞起一个个状如鸡头的紫红色果实。车间内,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清洗、剥壳、晾晒、筛检、打磨、包装等初加工。
淮滨县坐拥丰富水域资源,湿地生态为芡实生长提供绝佳条件。“咱这个品种叫‘薄壳苏三’,壳子薄、口感好,很受市场欢迎。”种植户杨传伟边查看筐里刚采的芡实果边说道,“我今年种了300多亩,一亩能收三四百斤,一斤能卖二三十块,收入很不错。”
作为全国重要的芡实主产区,淮滨县依托沟塘纵横、湖泊密布的自然禀赋,全县芡实种植面积达4万多亩,覆盖期思、王店、张庄等多个乡镇,年产量约8000吨,产品销往河南、安徽、江苏等地,还通过深加工制成芡实粉、芡实糕等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仅此一项群众年收入就达3亿元左右,带动近2万农户增收。
从水上芡实到田间草药,特色产业的增收故事在淮滨遍地开花。桂花街道猫爪草交易市场内,草药香气浓郁。一袋袋分拣晾晒好的猫爪草整齐码放,农户正与药材公司采购员热络交流,质检员蹲身翻看晾晒好的药材品质。
“这两年猫爪草市场需求量大,合作社提供一条龙服务,保底价回收还常有溢价。”种植户张桂英拿着刚签好的货单,难掩喜悦地说,“我今年种了二十亩,收了将近6000斤,收成喜人。”交易市场内,电子秤读数跳动,点钞机沙沙作响,一派供销两旺。
如今,淮滨县猫爪草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通过建立“党建联盟+产业联盟”,形成“合作社+农户+标准+基地”的产业化栽培模式,以及“科研+示范+推广”的服务模式,推动猫爪草产业不断壮大,带动1000多户群众稳定增收。
在淮滨的田野与车间之间,弱筋小麦正书写着“一粒麦”的增值故事。走进海莲粮食加工公司,弱筋小麦面粉化身面包、威化饼等产品,被打包运往全国各地;河南富贵食品公司的“谷友”牌糕点斩获省名牌产品称号,“富荣”牌面粉常年供不应求。
“我们县的弱筋小麦产量高、品质好,做糕点、酿酒都是上佳原料。”淮滨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刘学强难掩自豪地介绍,“中国名酒五粮液每年要从我们这里订走6万吨优质弱筋小麦。”
据了解,淮滨县弱筋小麦种植面积达80万亩,占到全县小麦种植面积的95%以上,年产弱筋小麦32万吨,产值达7.68亿元。
“特色产业就是乡村振兴的‘主引擎’。”刘学强表示,淮滨县正通过建基地、育龙头、创品牌、延链条,推动农产品从“田间”到“舌尖”全链升级。未来将持续完善“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培育更多地域品牌,深化三产融合,让芡实、猫爪草、弱筋小麦这串特色产业“金钥匙”,打开乡村振兴的富裕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