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让假钻石泛滥掏空消费者信任

2025-08-23 09:01:55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评论员 张百强

  2克拉培育钻石戒指仅卖153元、99克拉进口钻石仅卖22元……打开一些电商平台,可以搜索到琳琅满目、图片精美并带有鉴定证书的钻石饰品,价位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与实体店动辄上万元的钻石形成鲜明反差。经专业检测,这些所谓的“钻石”多为玻璃、合成立方氧化锆等材质,附带的鉴定证书也是伪造的。

  一直以来,钻石与高端消费相关联,天然钻石本就价格不菲,培育钻石成本也不低。目前,行业内1克拉培育钻石的成本在2000到3000元不等,2克拉的培育钻石成本一般在4500元左右;同等品质的天然钻石,成本更要高出10余倍。可如今,“白菜价”钻石却在电商平台上随处可见,这显然不符合市场规律。这些假钻石不仅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侵犯正规商家权益,更让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上当受骗,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钻石真假难辨,附带的鉴定证书也有假,普通消费者几乎无法靠肉眼分辨。在这场真假难辨的交易中,电商平台难辞其咎。作为交易的载体和管理者,电商平台拥有对商家的审核权、监督权,是保障交易公平公正、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第一道防线。但现实是,大量假钻石能堂而皇之地在平台上销售,这说明平台在商家入驻审核环节,没有严格审查商家资质,未能确保商家具备合法经营资格和专业鉴定能力;在日常监管中,对商家销售的商品缺乏有效质量把控,未能及时发现并清理这些假冒伪劣商品;在售后服务方面,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体系,使得消费者维权困难重重。

  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容践踏。我国法律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织就了严密的防护网,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同时,电子商务法明确指出,平台经营者若对平台内经营者资质未尽审核义务,或对消费者未尽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损害的需依法承担责任——这进一步强化了平台对商品销售的监管职责。

  对于电商平台假钻石泛滥这一现象,电商平台必须担起第一责任。一方面,要完善商家准入机制,提高门槛,对申请入驻的商家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核,从源头上杜绝不良商家进入。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平台上的商品信息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价格异常、宣传虚假等可疑商品,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对违规商家采取下架商品、罚款、封店等严厉处罚措施。此外,还要建立高效的售后服务体系,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