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评论员 张百强
2克拉培育钻石戒指仅卖153元、99克拉进口钻石仅卖22元……打开一些电商平台,可以搜索到琳琅满目、图片精美并带有鉴定证书的钻石饰品,价位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与实体店动辄上万元的钻石形成鲜明反差。经专业检测,这些所谓的“钻石”多为玻璃、合成立方氧化锆等材质,附带的鉴定证书也是伪造的。
一直以来,钻石与高端消费相关联,天然钻石本就价格不菲,培育钻石成本也不低。目前,行业内1克拉培育钻石的成本在2000到3000元不等,2克拉的培育钻石成本一般在4500元左右;同等品质的天然钻石,成本更要高出10余倍。可如今,“白菜价”钻石却在电商平台上随处可见,这显然不符合市场规律。这些假钻石不仅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侵犯正规商家权益,更让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上当受骗,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钻石真假难辨,附带的鉴定证书也有假,普通消费者几乎无法靠肉眼分辨。在这场真假难辨的交易中,电商平台难辞其咎。作为交易的载体和管理者,电商平台拥有对商家的审核权、监督权,是保障交易公平公正、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第一道防线。但现实是,大量假钻石能堂而皇之地在平台上销售,这说明平台在商家入驻审核环节,没有严格审查商家资质,未能确保商家具备合法经营资格和专业鉴定能力;在日常监管中,对商家销售的商品缺乏有效质量把控,未能及时发现并清理这些假冒伪劣商品;在售后服务方面,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体系,使得消费者维权困难重重。
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容践踏。我国法律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织就了严密的防护网,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同时,电子商务法明确指出,平台经营者若对平台内经营者资质未尽审核义务,或对消费者未尽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损害的需依法承担责任——这进一步强化了平台对商品销售的监管职责。
对于电商平台假钻石泛滥这一现象,电商平台必须担起第一责任。一方面,要完善商家准入机制,提高门槛,对申请入驻的商家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核,从源头上杜绝不良商家进入。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平台上的商品信息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价格异常、宣传虚假等可疑商品,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对违规商家采取下架商品、罚款、封店等严厉处罚措施。此外,还要建立高效的售后服务体系,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