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过后,气温逐渐下降,高温对菌棒的危害有所减轻,而这一关键时期加强科学管理尤为重要。近日,西峡县桑坪镇政府积极组织农口单位,全力普及科学管理知识,提醒菇农不要放松警惕,出菇前这段时间对菌棒的管理仍然非常重要。若此阶段忽视管理,待出菇时问题显现,将难以挽回损失。
该镇作为袋料香菇生产大镇,80%的农户投身香菇种植,种植量达3000万袋,年产值突破1.4亿元,香菇产业已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为助力这一产业持续蓬勃发展,该镇积极与县食用菌办公室对接,把菌棒重量、光照管理等方面的重点知识,通过工作微信群、村管理员传输给每一位菇农。
香菇高产是养料养分、含水量、温、光、湿、气等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所以管理过程务必科学、细心、及时,每一个时期都不能马虎。通常,出菇时菌棒重量较于点种时应减轻15%~20%。若重量未减,表明养菌期菌丝生理活动较弱,菌丝养分积累不足,导致难出菇或出菇稀少;菌棒越夏期间,部分遮阳网过密,光线过暗,对正常出菇影响显著。养菌中后期必须加强光照管理,光照强度以棚内能够清晰读书看报为宜,且养菌中后期的光照时间管理尤为关键。
为帮助菇农更好地掌握食用菌管理技术,该镇邀请县食用菌发展中心专家前来开展技术培训,详细讲解袋料香菇管理方法,涵盖科学选址、科学搭建荫棚、适温刺孔、菌棒转色调控、严控棚内温度、腐烂部位处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家中、菇棚一线,面对面向菇农传授实用管理技术,并发放高温期香菇管理技术手册,受到菇农一致好评。 (记者 张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