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县:院士工作站加速释放农业新质生产力

2025-08-23 09:13:53   来源:河南经济报

  8月15日,在固始县赵岗乡张河村的养殖基地,养殖户夏玲一边查看小鸡长势,一边笑着告诉记者:“三高青脚黄鸡3号抗病力强、肉质好,俺村不少人靠它增收,多亏院士带来的好品种!”

  夏玲口中的院士,说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相涛。近日,康相涛领衔的河南省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院士工作站在固始县正式揭牌。作为固始县首家、信阳市第6家院士工作站,该工作站不仅为当地农业注入“科技活水”,还成为激活当地农业新质生产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引擎。

  院士工作站的落地,是该县多年来深耕筹备的结果。2000年开始,位于该县的河南三高农牧股份有限公司与康相涛所在的河南农业大学合作,围绕固始鸡、淮南猪保种选育、开发利用持续攻关,先后培育3个国家级新品种,斩获多项科研奖励与平台认定。2020年,河南三高农牧股份有限公司与河南农业大学签约共建中原学者工作站,聚焦固始鸡培育与研发。2022年,该县与河南农业大学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在畜禽品种选育和产业化发展、职业教育和农牧循环一体化等领域深度合作,形成“政产学研用”互动融合格局。2024年,院士工作站筹建进入关键阶段,该县县委、县政府全力支持,规划多功能办公实验区域,妥善安排院士团队生活,抽调精干力量协助日常工作,从硬件到服务全方位筑牢保障。

  该院士工作站的筹建和落地,让农业新质生产力在固始县加速迸发。在技术革新方面,康相涛团队研发引进的“神农1号”基因芯片成了蛋鸡养殖的“智慧钥匙”。“以前选种需要把小鸡养到43周才能确定产蛋性能,现在有了‘神农1号’,只需刚出生小鸡的一滴血就能精准预测产蛋量,育种周期大幅缩短,养殖更高效智能!”河南三高农牧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马翔的话,道出了科技对传统养殖的颠覆性改变。

  种养模式创新让农业新质生产力效能倍增。康相涛提出的“三边一院”农牧循环生态种养模式在固始县田边、林边、沟边及闲置庭院等地落地生根。该县结合生态承载量,探索出“鸡—粪—林”“鸡—粪—茶”“鹅—粪—田”等特色养殖模式,打通“种养+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让闲散土地变身“聚宝盆”。

  “俺村搞‘三边一院’农牧循环养殖,去年林下‘固始鹅’出栏2万多只,产值400多万元,‘小群体、大规模’鸡、鸭、鹅养殖户206家,占全村总户数近四成,家家户户都尝到了甜头!”该县徐集镇八庙村党支部书记马瑞文算起了增收账。

  目前,该县已建成80余个“三边一院”农牧循环生态种养模式示范点,带动近6000户农户参与,盘活闲散土地近6000亩,户均年增收3000元,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我们要把技术优势、智力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打造全国可复制推广的‘固始模式’。”在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上,康相涛的表态发言铿锵有力。

  固始县委书记杨浩威表示:“将以院士工作站为依托,深化科研与产业对接,推动更多河南优质畜禽品种走向全国、迈向世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如今,该院士工作站正推动着农业新质生产力重塑固始县农业发展格局。这座豫南小城,正以科技创新为笔,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固始答卷”。(记者 李小宝 通讯员 徐纯 雷振宇)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