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评论员 温献伟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指出,在全国演出市场井喷的上半年,演唱会相关投诉量同比翻了一番,其中“退票”诉求占比超九成。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旅经济的快速发展,演出市场可谓异常火爆。但是,“退票难”却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从浅层原因看,是因为购票平台设置的退票门槛太高。譬如,在平台不起眼的位置,有些平台标示“提前30天关闭退票通道”字样,有些平台设置“退票手续费高达80%”的硬性条软,更有甚者,干脆“不予退票”。凡此种种,从深层原因分析,在于消费者与平台存在不对等的话语权,购票平台和演出运营方无非是为了赚取更多利益。
消费者退票,大多是出于某种不可抗力等因素。这种情况下,让消费者承担较大的消费风险显然不合情理。尤其是,在演出市场风生水起、赚得钵满盆盈的今天,购票平台和演出运营方还在一味设计种种“利己”的算法,消费者被种种“算法”所“算计”,则更显得购票平台和演出运营方有失“厚道”,吃相难看。
超过九成的“退票”诉求,凸显演出市场“退票难”问题已经到了必须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的地步。推动演出市场高质量发展,建立完善合理的退票机制箭在弦上,刻不容缓。对此,消费者协会应该担起更大责任,展现作为,而不应仅仅止于发布分析报告之类。譬如,在高铁、航空、电影院等领域早已实行“阶梯退票”机制的今天,各地消费者协会应该主动作为,因势利导,督促和引导演出市场转变“算法”,摒弃“算计”,推动演出市场早日实行“阶梯退票”制度,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促进演出市场合规合矩发展,从而构建起“双向奔赴”的美好消费场景,推动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